<!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第150章 大結局 本文無番外
這個模式進展得相當順利。
宋盈君的民宿是早就做起來的, 她只需要把自家的幾塊田投入經營就行了。
這個時候很多遊客都是城裡的單位組織的旅遊,他們在嘗試過海邊漁船自己釣魚的樂趣之後,又到宋盈君的玻璃房嘗試了自己摘瓜果蔬菜的樂趣。
最後付點錢讓漁民把魚和瓜果都煮了, 大家樂融融的。
宋盈君的民宿還有帳篷和戶外場地租,她是沿用上輩子的露營熱, 讓大家自己搭帳篷,燒烤, 她的民宿提供各種肉類和燒烤一應用具。
所以有的人也把自己釣的魚拿去烤, 另外還會從村裡專門養雞或者養鴨的農戶那裡, 自己挑活雞,想自己殺雞或者給點人工費讓人幫忙殺好褪好毛也行,最後自己拿去烤。
當然, 大多數來旅遊的,都不太想自己再下手幹這種髒活,就都願意給點錢讓人幫忙處理。
遊客們還從宋盈君的另一塊地裡, 自己挑著紅薯挖,同樣可以烤。
江城整體的氣候偏暖,雨季不長, 日照時間挺長的。
來旅遊的人在海邊看看海, 踩踩沙灘,烤著肉喝著小酒聊著天, 特別愜意。
這一整套下來, 每樣都是需要錢的,但給錢的開心, 賺錢的也開心。
地裡種的東西也不愁沒銷路,再也不用苦哈哈地自己收,自己挑著或者載去鎮上等著人買。
不用多久, 村裡大多數人都心動了,紛紛學著宋盈君家的模式把自家的耕地投入了經營。
畢竟沒多久他們住的地方就要拆了,他們得搬到鎮上作為臨時安置房的廠房宿舍那邊住。
這樣一來,真要管田地,還得回來村子裡一趟,這讓本來就不太想種地的人家覺得麻煩。
要擱以前窮的時候,那當然不覺得麻煩。但現在他們有拆遷賠償,還有臨時安置費,村裡還有每年給每家每戶的分紅。錢多了,誰還願意受那苦?
也就城裡沒幹過農活的人才喜歡種地,覺得這是親近大自然。
什麼憶苦思甜,苦過的人,那是一點苦也不願意吃了。
但是老一輩的思想,覺得田地丟一邊不管不捨得,年輕的不是出去大城市打工,就是不想再吃種地的苦。
宋盈君這個經營模式,正好合了兩代人的意。
這事兒就這麼自然而然地成了。
所以沒半年時間,村裡大多數耕地都進入了經營狀態。
生意還不錯。
衛家湧村子的分佈很規整,一條貫穿整村的主幹道把耕地和居住地一分為二。
主幹道在解放前是個堤壩,本來就不窄。當年為了建村尾連通向寧鎮的大橋,為了大車進出方便,又擴寬過不少。
村裡為了維護耕地的生意,在耕地的另一邊,圍繞著村的邊沿,建了條環村一週的新路。
所以拆遷並不影響耕地的生意。
眼看宋盈君在海邊的民宿生意越來越紅火,很多人也都坐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