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觀眾不能像評委那樣從味覺進行評論,只能從外表入手,透過觀察菜品的形色決定。
輪到蘇明旭了。
蘇明旭一手託著盤子走到評委席,放下魚香茄子,香氣撲鼻,評委們用叉子插起來幾塊,放到嘴裡。
“哇!”幾秒鐘之後,有的評委失聲叫了出來,“真是太美味了!”
茄子特有的清香味首先在舌尖綻放,緊接著,姜的麻、辣椒的辣一股腦的沖擊神經,讓評委們忍不住再嘗了幾口。
見狀,包大主持人知道評委心裡已經有了定奪,這些評委可不是隨隨便便找來的群眾演員,而是來自澳大利亞各個地區的廚師,他們或許名聲不是很大,但是一手好廚藝總能讓別人記住他們。
能得到他們的肯首已經實屬不易。
“唔,那黃色的顆粒是什麼蔬菜?”一個女評委向蘇明旭發問。
“是姜。”蘇明旭揚了揚手裡的生薑,解釋道:“生薑是一種性熱的蔬菜,在華夏,淋雨之後通常會熬一碗姜湯用來暖身子,所以姜有祛寒的作用,炒菜時放姜可以除味去腥,中和菜中的寒涼,最後普及一下小知識在煎魚時用薑片抹鍋底,可以防止魚粘鍋。”
“茄子呢,茄子是什麼?”
評委覺得面前那盤紅、綠、褐、黃四色交彙的菜式很玄乎。
澳大利亞的人注重健康,對於辛辣與酸甜沒有太多的要求,對於這些平時接觸的也少,此番品嘗,猶如發現了新大陸一般,眼巴巴的盯著蘇明旭。
“桌子上紫皮的那個蔬菜就是茄子,茄子的性涼,正好與姜的屬性中和。”評委們吃光了魚香茄子,還是一副意猶未盡的樣子。
“我們看你在製作的過程中,加入了一些白色的粉末,那是什麼調料?”
蘇明旭失笑道:“那不是調料,是澱粉,在華夏很常見的一種生活必需品。”
“既然不是調料,那加澱粉的作用是什麼?”評委對魚香茄子的做法好奇到刨根問低。
考慮到比賽的公平性,每場淘汰賽評委都要更換一次,下次再做蘇明旭的評委不知道要做到猴年馬月。
“澱粉可以起到吸收油份的作用,因為茄子很容易就會將熱油吸入茄肉中,吃起來口感很油膩,防止這種情況的有效做法就是用鹽水浸泡後再裹一些幹澱粉可以使茄子在油炸過程中少吸油。”
“那沒有魚,為什麼要叫做魚香茄子?”
“其實有很多種說法,有歧義我就不多做解釋,我個人理解為餘香茄子。”
對於魚香茄子,華夏頗有爭議,一方認為是歷史誤傳,原名應是“餘香茄子”,而另一方則認為是味道傳神,又用了紅綠辣椒——那是做泡椒的材料,俗稱魚辣子,故此稱之為魚香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