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潁王大,潁王大,潁王個高,定是所指之人。”
潁王被匆匆迎入宮中。
然而。
此“大者”非彼“大者”,原是指年歲較長者。
一場烏龍,令人啼笑皆非。
然韓忠對此,卻毫不在意,淡然一笑:
“無所謂,誰為皇帝,皆是我掌中傀儡。”
這位潁王也就是宇文炎!
卻未曾料到!
這位潁王竟是位深藏不露的雄才大略之人。
八載光陰,他隱忍不發,暗中蓄積力量,靜待時機。
終於!
在甘露寺內,他雷霆一擊,親手誅殺了權傾朝野的大太監韓忠,一舉終結了韓國長達兩百年的宦官專權之禍。
重掌天子大權後,他深謀遠慮,銳意改革,設立內閣以制衡朝野,並牢牢掌控軍隊,鞏固皇權。
宇文炎年少痴迷道教,中年信奉“佛教”,立為國教。
俞客輕撫書頁,心中暗自思量。
韓國平原廣袤,湖泊星羅棋佈,素有“千湖之國”之美譽,地理條件得天獨厚,國土面積甚至超越了楚國,實為五國之中的一方沃土。
然而!
往昔宦官當道,國家經濟停滯不前,韓國在五國之中實力最為薄弱。
宇文炎繼位之後,大力推行改革。
俞客輕輕翻開冊子的第二頁。
李顯!
此人現任韓國大司馬,也尊稱太傅,十六歲便連中三元,登科榜首,才華橫溢,本應是仕途坦蕩,平步青雲。
然而,面對宦官專權,他卻選擇了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遊山玩水,以避世之姿,周遊列國。
直至三十六歲那年,宇文炎誅殺大太監韓忠,韓國政局為之一新,李顯方才歸鄉,於韓國開設私塾,傳授學問。
宇文炎聞其賢名,親自屈尊下榻拜見。
於是!
三十六歲的李顯,一躍成為韓國大司馬。
李顯走的時候給學生上了最後一課,走的時候笑著對課堂上的儒生:
“讀書,亦可平天下!”
李顯開始致力於變法!
對外與楚國積極聯姻,修同盟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