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蒸駝掌是最後一道上桌的菜。
夏月初用菠菜汁混合魚茸做成蓮蓬形狀,將綠色的豌豆鑲嵌其中充作蓮子,擺在用新鮮的荷花瓣交疊而成的荷花之中,在盤中圍成一圈。
而在一圈兒荷花的簇擁之中,扣著散發著酒香的駝掌。
駱駝可以說渾身都是寶,尤其是四隻大似蒲|團的軟蹄最為名貴。
駝掌是駱駝身上最活躍的組織,肥大厚實,含有豐富的蛋白,故而肉質格外細膩,富有彈性,口感似筋卻又比筋更加柔軟。
而且駝掌營養極其豐富,相傳可強筋健骨,自古就與熊掌、燕窩和猴頭齊名。
駱駝的蹄子雖大,但是能夠取用的掌心肉卻並不算多,四斤多重的一隻駝蹄,最終能取用的掌心肉不過一二兩而已,所以從古至今都是格外珍貴的食材。
一般駝掌的做法都是紅燜或是扒,一旦做不好,腥臊之味極重,完全無法入口。
但是夏月初這次另闢蹊徑,加入汾酒和紹酒一起進行酒蒸。
杏花村的汾酒,選用的是晉中平原的“一把抓高粱”為原料釀製的,其酒液之所以能瑩澈透明,清香馥郁,入口香綿、甜潤、醇厚、爽洌,除了其清蒸二次清的獨特釀造工藝,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條件,便是當地的水好。
杏花村有取之不竭的優質泉水,才讓汾酒如此清香純正。
而紹酒則是黃酒的代表,其色澤澄黃清亮,晶瑩澄澈,馥郁芬香,醇厚甘甜。
之所以在烹飪葷菜的時候,人們都會適當加入料酒,最開始其實只是出於除腥去味的需求。
但是到了後世,經過研究發現,紹酒能夠與溶解後的脂肪產生反應,生成香味物質,使菜餚溢位馥郁的香氣,還可以增加菜餚的複合口感。
即便是製作大肥的葷菜,成菜也會十分爽口,肥而不膩。
將這兩種酒混合在一起,入蒸碗蒸制,一方面化解了駝掌的油膩,而且還可以排異增香。
所以最終出鍋之後的駝掌才能夠肥而不膩,酒香鋪面而來,沁人心脾。
汾酒度數高,但是酒力強勁而無刺激性。
而紹酒卻是度數不高但後勁兒強勁。
混合這兩種酒蒸出來的駝掌,吃起來鹹香微辣,滿口酒香,除了汾酒的清香,還有紹酒的微甜。
一盤駝掌,不多時就被幾個人分食入腹。
好在無論是吐蕃人還是董元久、魏國濤和張裕森都是“酒經沙場”之人,所以只是有些微醺,並沒有出現醉酒的情況。
同樣這道菜若是讓夏月初這種一杯倒來吃,怕是吃個兩三片就會醉得呼呼大睡了。
而此時,王樺終於帶著大夫回來了。
大夫小心翼翼地洗去楊艾琪傷口上的藥膏,不由得皺緊了眉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