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巧妹用軟軟的茅草,給母雞編了個串糖葫蘆式的下蛋簍子,掛在向陽的離地一尺高的院牆上,說這樣小雞愛下蛋。
楊心蘋也在爹爹的指導,開始學著編筐編簍了,半個下午,就編了一個土籃子、一個簸箕、一個腰子筐出來。
看到心蘋姐姐這麼手巧,楊心蘭決定,設計點花樣讓姐姐編,同樣的物件,樣子好看就會更招人來買的。
楊心蘭也一心一意的淘洗、晾曬、烘醅著上午採回來的草藥,生活啊,就是在不斷有事情發生,又不斷地被解決的過程中,踽踽前行著。
瞧瞧自家,不經意間,日子就有了轉機,雖然還是按部就班地過著,但心氣兒卻是更足了,因為日子有了奔頭。
等到一切忙出了頭緒,廚房裡已經飄出了飯菜的香氣,娘親的肉菜包子就要出鍋了,純玉米麵的肉菜包子,楊心蘭只是想想都要流口水了。
野菜湯裡還甩了些蛋花,滿院子飄香,簡直美死個人,天寶不住地皺著小鼻子聞香味,美得在院子來回亂跑。
飯桌上,薛巧妹給張嫂的碗裡多盛了些蛋花,就這樣還抱歉著,“跟我們一起吃飯,委屈你了。”
“委屈什麼,在家裡吃的還趕不上這個呢。”她也是苦出身,自然知道普通農家的生活條件,這樣的飯菜,真是已經沒話說了。
張嫂一邊跟薛巧妹客氣著,一邊就把自已碗裡的雞蛋花,用小勺子舀給了心蘭和心蘋。
薛巧妹看著張嫂子的動作,張嘴想要勸阻,但看到閨女們已經主動拒絕了,也就聊起了別的。
“我們家今天吃的算是最好的了,以往每年都是過年的時候才聞得見一點肉味,這還是昨天娃娃制了藥材賣,才換回了糧食,買了點肉。”
“要不是心蘭會折騰點草藥,我們家可真就要斷頓了,只是難為了這孩子,小小的年紀就要為家裡操心。”
張嫂很是稀罕地摸了摸心蘭的頭,“真是個能事的孩子,可是也沒辦法,貧家的孩子就得擔事兒早啊!”
“我這一出來做工,家裡那個十三歲的大閨女就擔起了我的全部活計,每天還得去李老財家推一個時辰的磨,也不過就是掙二斤米糠。”
說著話,張嫂子的眼圈就紅了,家家的日子都過得不容易,誰家的閨女不是早早的就擔起家裡的活兒呢。
“吃飯,吃飯。”薛巧妹趕緊打著岔,又給張嫂子夾了個包子,“吃飽嘍,吃飽嘍,咋也得先吃飽了飯,別的明天再想。”
日子似乎恢複了平靜,楊家自是繼續著自已的小日子,夏桂芳有張嫂子侍候,也不用楊家操太多的心。
只是鄉下平時也沒有啥事,除了幹點地裡的活,就是東家西家的閑聊,有點家長裡短的可不就傳得飛快了麼。
楊心蘭娘倆半路上撿了夏員外的女兒,救了她一命不說,還給她接了生,聽說生了個大胖小子呢。
楊家自然不肯把這個財神爺放走,逼著夏家給他們家拉來了一大車的好東西,那銀子給的……聽說五兩銀子都嫌少,不肯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