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相擁而眠。
第二天一早,聖人的賞賜就大張旗鼓送了過來。一千匹錦緞,把整個前院都佔滿了。捧緞子的小太監浩浩蕩蕩的,打頭的都已經進王府了,後面的還沒出宮門呢。
這件事鬧得沸沸揚揚,不到一天時間就傳遍了京城。
傅家那邊得到了訊息,立刻就遣了天樞來問究竟是怎麼回事。景陽把人叫到書房裡,大略說了一遍,叮囑他回去之後轉告盧氏,叫傅家那邊最近不要再和王府走動。
“我知道了,姐夫。”天樞順從地點了點頭,並沒有多問有的沒的。
景陽順便考了考他的功課,得知他已經開始接觸律法了,十分欣慰,叮囑他好好跟著先生學,將來若能中個舉人,就保舉他出京做個道禦史。
本朝升官最快的有兩個途徑,一是入翰林,二就是做禦史。
但想要做翰林,就必須得先考中進士。一甲頭三名自動入翰林院,二甲進士就得再考一遍,競爭上崗。
若是三甲的同進士,連競爭的資格都沒有。
相比之下,可以從地方做起的禦史,門檻就低多了。
翰林側重的是學問,禦史側重的就是品性。
只要能考中舉人,品性上又沒有什麼明顯的瑕疵,就可以被人舉薦做禦史。
不過從舉人入仕,得從低品級的道禦史做起,慢慢積累功勳調任中央,再入都察院。
進了都察院,就相當於進了聖人的眼皮子底下。不但出成績更容易,日後再出京城,就職地方時的品級絕不會低。
可以說,這個世界從來沒有公平過。只要摸到了上層的門檻,道路就比純從底層爬起容易太多。
天樞聽得精神一振,考舉人雖然也不容易,卻比考進士容易多了。他覺得自己日後的前途,彷彿能看見光明瞭。
等回去之後,他先是把景陽交代叮囑的事原原本本稟告給了祖母,等祖母問過了細節,放他回去之後,他就找到天璇,把考了舉人就能做禦史的事說了。
於是,接下來的日子裡,教他們的蘇先生明顯感覺到,他們比往日更加主動勤奮了。
雖然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但學生積極性上來了,做老師的只有欣慰的份兒。他教導的時候,也更加用心了。
兩廂增益之下,天樞和天璇曾因不如弟弟被打擊到的自信心慢慢找回,逐漸體會到了讀書的樂趣。
再有就是玉微。
這姑娘跟著祖母學陰陽學時,就最討厭背書。偏偏文先生教授地是科舉的學問,最需要的就是多看書、多背誦。
正式交了束脩拜師之後,玉微的日子堪稱是水深火熱,苦不堪言。
好在上天是公平的,關上了她的一扇門,也沒忘了替她開一扇窗。
文先生雖然嚴厲,卻也不是不懂變通之輩。
他知道傅家人讓女兒跟著讀書是為什麼,再三實驗過後,確定這位二姑娘的確不是讀書的料子,他為了不辜負那二百兩的束脩,就開始另闢蹊徑,發掘玉微的天分。
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讓文先生發現,玉微不喜歡寫字,卻很喜歡畫畫。
既然做不了高材生,那就做個特長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