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兩相交心 如今傅家不缺錢……
如今傅家不缺錢財, 盧氏又一向肯在孩子們的學習上投資。
聽文先生說玉微在作畫上頗有天分,她立刻就要大手一揮,把所有作畫所需的工具都買回來。
“誒, 老夫人不必如此。”文先生忙攔住了她, 勸說道,“我看二姑娘不像是個有長性的人,須得循循善誘。若是一下子把許多東西堆在她面前, 不說如今用不著, 也容易把孩子嚇得不樂意學了。”
要不怎麼說文先生束脩收得高,還有大把的人排著隊想請他呢。
人家在教導學生這方面, 的確是有特殊之處。
盧氏聽了他的勸,立刻冷靜了下來, 拜道:“多謝先生提點, 不然老身險些好心辦壞事了。”
文先生捋著胡須, 露出理解的笑容:“老夫人也是愛之過切,人之常情而已。”
家裡一共七個孩子,除卻剛出襁褓的玉衡, 幾乎個個都有著落了, 只剩一個玉微遲遲找不到屬於自己的賽道。
身為大家長,盧氏心裡怎麼可能不著急?
若孩子實在處處平庸也就罷了,如今知道還是有專長的,從前尚且能壓抑的激動,一下子就高漲了起來。
不過在玉微面前她雖然沒露聲色, 私底下卻先和兩個兒媳說了, 又專門寫信告訴了大孫女,還在信裡把文先生好好誇贊了一通。
瑤光接到信的時候,景陽正在身旁, 夫妻二人湊在一起看了。
“八郎,咱們可得好好謝謝文老先生。”她依偎在景陽懷裡說。
“那是自然。”景陽沉吟了片刻,說,“文先生的長子今年四十三歲,沒考上進士,也不準備考了。我看刑部的卷宗,湖南那邊會缺幾個縣令。
改明兒我叫人拿一封銀子悄悄送到吏部,就讓文家老大補錄個候補吧。”
吏部那邊都是人精,他悄悄找人去,人家也知道背後是誰。
一個縣令而已,順水的人情,吏部官員很樂意賣給他這個太子最好的弟弟。
當然了,他也是不是做好事不留名的聖人。文先生那邊,肯定會讓他家人知道這餡餅是怎麼來的。
瑤光對官場制度不熟,聞言擔憂道:“八郎這麼操作,會不會落人話柄?”
她倒是不擔心景陽枉法。畢竟以景陽的性格,會在規則範圍之內徇一些私情,卻絕對不會主動去做枉法的事。
“不會,你放心。”景陽笑著攬住她的纖腰,低聲和她解說本朝的科舉和入仕制度。
本朝的科舉在承襲前代的基礎上,還規定了答題的格式,也就是時下流行的八股取士。
雖然在後世人看來,八股取仕的制度是落後的、是僵硬的、是刻板的,早該淘汰了。
但每一種制度的誕生,都必然有催生它的土壤。
對於知識金貴的古代來說,嚴格規定考試的格式、劃定考試的範圍,為的不是選文章寫得好的人,而是選拔能在重重規則之內還能把文章寫好的人。
說白了,就是頂級聰明人。
學子們考上進士之後,要麼繼續考翰林,要麼就是先分派到六部行走。在翰林院或六部待的這三年,才是真正學怎麼做官的。
畢竟科舉更多的還是利好中下層,皇帝把這些人選出來就是制衡勳貴高官的。
這些人從小就沒接觸過怎麼做官,若是考中了就直接任命,太容易被人利用官場規則坑害了。
但進士三年考一次,一次能中的最多也就一百來人,根本填補不了官場的消耗。
因此,大多數的地方底層官員,如縣令、縣丞、縣尉、巡案、地方禦史等,都是從不準備再考的舉人中選拔的。
景陽替文先生的長子謀官,是因為其人本身就已經中了舉,自帶補官的資格。景陽不過是在刑部任職,從案綜裡判斷出某地引發的某案,將要牽連多少官員、需要多少候補。
說白了,就是打了個時間差。
瑤光聽得連連點頭,仰著臉星星眼地看著景陽,吹捧道:“八郎好厲害,才去了刑部幾個月,就把官場規則全弄清楚了。”
被心上人這麼誇贊,景陽頓時就覺得像喝了蜜水一樣,心裡美滋滋的,卻又努力壓著嘴角,故作謙虛道:“是郭尚書他們教得用心,我不過拾人牙慧罷了。”
瑤光道:“那還是八郎聰明,不然他們日理萬機的,又怎麼肯對八郎格外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