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幾天裡,劉尋又接見了其他一些工匠,給他們分配了各種任務。
比如讓幾個經驗非常豐富的尋礦人,在南中地區仔細搜尋各種礦產。讓種桑養蠶的人選定地方,繼續從事本行。讓老農配合官府,去各地指導農業耕種,以免一些大戶人家不種糧食,種一些花卉什麼的。還有看看可有農產品不適宜當地環境的情況。
說到糧食,劉尋知道,現代現在有一種野菜叫做蕨菜。還有一種很少見的粗糧,叫做蕨根粉。
蕨根粉就是蕨菜的根子,曬乾、磨碎之後的東西。可以當作一種副糧吃。不過,現代的蕨根粉都是精製的,裡面新增了一些其他的營養物質。
但不精製的蕨根粉也能吃。而蜀地因為多山、多有科斯特地貌,很適應蕨菜的生長,所以蕨菜長得非常多!蜀人知道吃蕨菜葉子,卻從來不知道蕨菜根子也能吃。
於是劉尋釋出了一道政令,讓全國的人,凡是有蕨菜的地方,都把蕨菜的根子挖出來,洗淨,曬乾,磨成粉,然後當成麵粉的補充吃。
有很多人懷疑劉尋政令裡的方法,說傻人出傻令。不過這個政令不像造紙,這個政令一兩天就能試驗出真假。
有些人懷著半信半疑的想法,去挖了蕨根,並且磨成粉。一吃之下,果然是能吃的!
於是這些人立馬高興地向鄰居們宣揚、炫耀。
這下子變成了鄰居們半信半疑,紛紛去採集蕨根粉嘗試了。嘗試之後,很多人紛紛驚歎萬分:“天哪,蕨根粉居然能吃?我這個普通百姓都不知道的事兒,皇上是怎麼知道的?皇上難道不是應該每天吃山珍海味嗎?”
“嗚嗚嗚……沒想到這蕨根粉也能吃。我記得上次家裡鬧饑荒,我女兒都餓死了!要是知道這東西能吃,我女兒的命就該保住了!”
第一批去採集蕨根粉的人紛紛驕傲地宣稱:“看吧。我就知道皇上雄才大略、英明神武,怎麼會騙我們老百姓呢?”
“沒錯沒錯。之前皇上召集各地工匠的時候,你們都說皇上傻。我就知道是皇上太過英明瞭,你們這些凡夫俗子根本看不懂!”
“咦?李三,之前不是你說皇上傻說的最多嗎?我記得清清楚楚呢。今兒怎麼改口了?”
“這個,這個這個……”
蕨根粉能吃的訊息迅速的在整個大漢國傳開。不但所有的百姓都知道了,官員們也都知道了。
那些有蕨菜生長的地方的百姓,自然是十分高興,山呼萬歲。還沒有蕨菜生產的地方,百姓們則是嘆氣不已。
從這裡也能看出一個問題,那就是蜀漢的百姓們都窮怕了。能多獲得一部分糧食,就給喜歡壞了。
由於蕨菜根長年累月的生長、積累,沒有被人採集過,所以量是很大的。今年單憑蕨根粉,能讓大漢的糧食增長三層以上!不過明年就不行了,一年的時間根本生長不了多少。
而劉尋,也因為這個能短暫取得效益的政令。有摘掉“傻瓜”稱號的趨勢。
最起碼,雖然劉尋還是不禁別人議論,但明著說他傻瓜的人卻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