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的第一場戲,拍攝進行得磕磕碰碰,很不順利。
這是因為整個劇組人員的來源構成有點兒複雜,他們彼此間互不熟悉,工作進行時,配合程度不是很協調融洽。
陳婕找來的這幫子人,他們不是同屬於一個單位,而是東拼西湊,從京城各影視公司臨時挖來的。
說白了,就是春節將至,這幫子人出來炒炒更,幹點臨時活,賺點外快好過年。
所以,他們的工作態度就很有問題,一言蔽之,工作很不積極。
第一場第一鏡開機拍攝,從開始直到完成,這個拍攝團隊都存在著配合問題。
比如,化妝組給角色臉部畫的妝容出問題了,角色妝面的幹淨度和均勻度不足,從而影響攝影的視覺效果;置景道具擺不到位,甚至擺在畫面框架以外,影響攝影;電工組管理下的供電,電壓不穩,從而影響全劇組所有的用電器材。這是部門與部門之間的溝通配合不到位。
就是各部門內部,也是問題多多。
這邊攝影師測焦平面到被攝體距離,要個電子測距儀,助理卻遞上個電子角度儀。要測光表?沒找到?你個白痴,還不快去找!
徐啟華相當無奈,也哭笑不得。這幫烏合之眾!好吧好吧,這團隊需要磨合,希望一兩天後情況會變好!
像工廠生産一樣,工廠在生産大批次産品時,會有個首件確認的程式,只有首件産品確認沒有問題了,才會進行後續批次生産。
電影的拍攝工作也一樣,要進行首鏡確認。
這開機後的第一個鏡頭,拍攝完成後,也需要從幾個方面進行檢查確認。
現在,徐啟華就在進行拍攝完成的首鏡確認。
所完成畫面的光線與色彩,畫面裡面的場景道具,其位置是否適宜美觀,以及角色的演繹方式,攝影機的執行方式,和畫面的景距景別,是否與整部影片拍攝計劃中所要求的一樣。
唔,畫面確認,沒有問題。
我們知道,電影攝制是分聲和畫兩個部分,兩套系統各自獨立進行工作,兩者之間的聯系是場記打板。
徐啟華接著檢查。
智慧場記板上,鏡次顯示條開關忘記開啟,而不需要的導演顯示條卻在開啟狀態。同時,原聲採集顯示條,分別代表攝影機與錄音機的音軌計時生成器,所顯示的時間有較大的誤差。
錄音機系統這邊,同期錄音的音量産生削波現象,甚至失真。
徐啟華有點發愣,這種錯誤在拍攝《滅國》和《國歌嘹亮》時可沒有發生過!
場記板上開關弄錯,是場記打板員的人為錯誤;場記板上音軌計時生成器時間有誤差,也是人為造成,是器材技術員沒有進行時間同步校準。
最讓徐啟華生氣的是錄音失真問題。導致出現這個問題是話筒員所舉的話筒位置不合適。但是,話筒員出錯,後面還有同期錄音師和音響總監兩個人帶著耳機監聽,這兩個家夥都在打磕睡嗎?!
場記板,攝影機,錄音機,這些器材是否能正常使用,以及這三種器材的操作員,他們工作的重要性,無論怎麼形容都是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