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期都有什麼軍種?騎兵?有。弓弩兵?有。這個弓,唐軍士兵人手一把的,不用單立軍種。弩兵,分重弩輕弩兩兵種,重弩兵配有絞車弩伏遠弩擘張弩,輕弩兵配單弓弩。刀盾兵?有。長槍兵?有。投石車?沒有,有也不要,這玩意準頭太差,沒啥用。陌刀隊?這個不確定。
陌刀在唐玄宗時倒是大放光芒,那時候的安西軍,陌刀隊如牆推進,怛羅斯戰役,兩三萬唐軍就敢跟將近二十萬阿拉伯騎兵硬槓,還斬殺七八萬人馬。厲害了,我們的大唐!”
李雲成晃了晃手機,說:“查了查度娘百科,說陌刀流行,軍隊裡大量應用,是在唐高宗調露時期。調露,高宗年號,679到680年,距顯慶五年,即660年,相差20年呢。”
徐啟華一愣,說道:“可惜!那,陌刀隊的雄風,我們就借用不上了!觀眾們也少了點眼福!”
非常遺憾地搖搖頭,徐啟華接著說:“沒關系,還有長槍兵。這個蘇定方的戰術風格是怎樣的呢?
據史上記載,他在破滅東西突厥時,常常以少勝多,用兵奇正結合,善用騎兵。
所以,我們的影片中戰術布陣畫面,正前方步甲兵列大鋒矢陣,前面箭頭部分是長槍兵刀盾兵。長槍兵刀盾兵間雜結陣,分為戰鋒前後兩軍。
部署在戰鋒前後兩軍後面的是中軍,槍兵刀盾兵弩兵。
中軍後面是後軍,重弩兵。
中後軍兩側再各排長槍兵刀盾兵,這是左廂右廂兩軍。
兩翼最外側,則是各列騎兵,分左騎右騎兩軍。
陣形的最後面是輜重隊,兩三萬的新羅軍作為預備隊在輜重隊周圍結方陣。
全軍列大鋒矢陣,趁前來的二三十萬百濟軍立足未穩陣形散亂之際,擺出中央突破的架勢,快速向前移動。”
徐啟華喝一口水,接著說道:“兩軍陣前,是整齊的農作物,或麥,或稻,或粟,清風徐來,風吹起浪,景色怡人!
這幕大戰,我們著重展現唐軍各種弩箭的雄風,絞車弩、伏遠弩、擘張弩、角弓弩、單弓弩,由遠而近,逐一發箭。以及各兵種的配合作戰。
天上,由遠及近,是一層接一層,排山倒海般的一波接一波的密集箭牆。箭矢破空之聲,彷彿大風呼呼地颳著。
地上,喊殺的聲音震徹天地。人馬掠過,農作物像是給圧路機壓過,瞬間變平地。
距百濟軍將近百步距離時,全軍又發弓箭。在唐軍的箭雨下,百濟士兵如稻草般被割倒。最後,騎兵兩翼迂迴包抄,殺得百濟軍潰不成軍,大敗而逃。
百濟軍既敗,蘇大將軍命令全軍追擊,尾隨潰兵,窮追不捨,一直追到百濟都城泗沘城下。
史書記載,是役,唐軍大破百濟,斬首萬餘。”
一口氣說完一幕,還要邊說邊思考,邊思考邊說,可把徐啟華累得不輕。抽煙,喝水,歇息片刻,喘口氣。
看了看四周眾人,徐啟華問道:“諸位有沒有要補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