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聽罷,沒有說話。
狄仁傑看著武則天,誠懇的說道:“陛下,想必你心裡清楚的很,來俊臣能得到今天的位置,靠的就是告密狀,舉報他人謀反,死在他手下的李唐後人,可不少,陛下看中他的也是這點,您說是不是?”
武則天聽罷,點了點頭說道:“朕承認。”
“可是陛下,被來俊臣舉報的這些人真的謀反了嗎?我反正是沒看到。陛下可還記得於安遠?”
武則天點了點頭,說道:“當然記得,當年就是他舉報的越王李貞謀反。”
“對,於安遠舉報越王謀反,越王真的謀反了,那於安遠也只是做了個成州刺史。可是來俊臣舉報了那麼多人,卻沒有發現其中有真正謀反行動的,但是他卻做了大理寺丞。一個沒讀過書的人做大理寺丞,德不配位,必出大亂!”狄仁傑說道。
武則天聽罷,有點兒難以置信,於是又問道:“閣老,你是說來俊臣想謀反?”
“來俊臣謀反不謀反,臣不知道。臣也是從這封信的情況來分析而已。陛下,你以為來俊臣這麼賣力的舉報別人是為了什麼?可能陛下會以為是因為他的忠心,其實他只不過是為了升官,為了獲得更大的權力,陛下你且想想,假如來俊臣一舉搬到武三思,太平公主以及二張兄弟,必定會聲勢大震,到時候誰敢不敬他三分?百官又不是傻子,能搬到太平公主和梁王的人,他們自然也惹不起,到時候的來俊臣,是不是隻有陛下能管的住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武則天聽罷,思考了片刻,說道:“恐怕真到了那個時候,朕也管不住了。可是他為什麼要這樣做?”
“當然是為了私心,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私心,陛下有,臣也有,自然來俊臣也有,來俊臣的私心就是權力,對權力的無限渴望,也是他為什麼敢舉報任何人的動力因為他明白,只有搬到比他厲害的人,才能讓更多的人怕他,服從他。”狄仁傑答道。
武則天聽罷,好奇的問道:“難道狄閣老也有私心?”
只見狄仁傑笑著回答道:“臣也是人,當然有私心。”
“你的私心是什麼?”
“臣的私心就是天下無冤案,人人衣食足。”
武則天聽罷,不禁豎起了大拇指,說道:“狄公心繫天下,朕深感佩服。”
“多謝陛下誇獎!”狄仁傑連忙行禮說道。
只見武則天思考了片刻說道:“閣老,這個案子交給你,你能不能查清?”
“陛下,什麼案子?”狄仁傑一臉疑惑問道。
“就是這封密信的案子。”
“回陛下,這件事根本就不能稱之為案子,因為他並沒有已經造成事實的被害人,他就僅僅是一張紙,也就是說一張可信可不信的紙,沒有作案工具,更沒有作案現場,根本就無從查起。所以說,只要那個傳說中送信的人不出來,就永遠沒有辦法查清。陛下,雖然百姓們謬讚臣斷案如神,但臣也只是個人啊。”狄仁傑略微為難的回答道。
武則天聽罷,嘆了口氣說道:“看來這件事是找不到真相了。”
狄仁傑聽罷,搖了搖頭說道:“陛下,其實真相就在您的心中,您覺得它是真的,它便是真的,你覺得它是假的,它便是假的!”
武則天聽罷,有些糊塗的問道:“閣老,此話怎講?”
只見狄仁傑嘆了口氣說道:“陛下,其實此時這封信的真假已經沒那麼重要了,重要的是來俊臣已經把手伸到您身邊那幾個人身上了,動力已經顯露,而梁王和太平公主肯定也不會坐以待斃,所以此時,你覺得那封信是真的,它就是真的,你覺得他是假的,它便是假的。”
武則天聽罷,低頭沉思著,沒有說話。
狄仁傑見狀,接著說道:“陛下,你既然已經審問過太平公主幾個人,為什麼不治他們的罪?”
“我……”武則天一時不知道怎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