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秦泰在研究張敬和這群已死官員之間的關系的時候,遠在北方的京城出事了。當然這件事情並不是鬧得滿城風雨,其實在事後知道知道這件事情結果的人也不是太多,知道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的人就更少了。簡單地說就一句話,將要進內宮司禮監任司禮監“行走”的張敬出事了。這件事情只限於內閣和內宮一些主要人員知道,當然事後內宮一些訊息靈通人士也知道了。
事情的起因是張敬這個禦用監少監伺候當今皇帝嘉靖爺說起。禦用監是內宮中一個相對要緊的衙門,管理後|宮日常打掃和器物擺放的工作。就像現代的物業公司一樣,屬於後勤服務類工作。禦用監和後|宮其他衙門一樣,有一個總管太監,又叫大監。在大監之下有兩個地位相等的副手,一個是禦用監“提調”,一個就是張敬這個禦用監少監。兩個人都是大監的助手,也是分管禦用監的兩個實權人物。所謂大監也就是總管,其實只是領了一個頭銜而已,平時並不管禦用監日常事務。禦用監“提調”主管禦用監人員調配工作,少監管理日常事務分配工作。在大明後|宮二十四衙門裡,禦用監的地位在中上,手下的奴才不算多但是也不少。特別是禦用監少監張敬已經搭好路子,不久之後馬上要去司禮監報道了。所以大家都開始巴結起這個未來後|宮的紅人,就算是和張敬平起平坐的禦用監提調也在張敬面前低三下四的。
張敬本來也是一個“老油條”,但是這些年已經有點過頭了。自從他七歲進宮後,在皇宮裡摸爬滾打了這麼多年,什麼事情沒有經歷過,什麼事情沒有見識過。所以他做人不但小心翼翼,而且向來不和外人和自己人結怨。後來巴結上後|宮的“老祖宗”呂芳後,當上了呂芳的小兒子,在呂芳和眾多師兄面前也是非常小心。他的轉變在於外放的這些年裡,他透過幹爹呂芳的關系,要到了一個去江南南直隸崑山軍營當監軍的差事。當崑山軍營當監軍級別不高,但是權力不小,也是後|宮太監由一個小腳色向大人物邁進的必要步驟。邊關的監軍或許地位更高,或許油水更多,但是那裡不安全,隨時有可能發生戰亂。“老祖宗”呂芳對這個幹兒子張敬也算夠好的,不捨得張敬去送死,就安排他去南方戰事相對較少的崑山軍營當監軍。雖然南方也在鬧倭亂,但是崑山軍營屬於拱衛南|京的獨立軍營,只要南|京城沒事,他們就不用出兵。所以張敬在崑山軍營當監軍的幾年裡,根本就沒有什麼大事發生。
也就是這幾年,張敬學會了“喝兵血”、剋扣軍餉、“佔空額”等手段,開始學會貪汙撈錢。當時大明對軍隊已經夠嚴了,士兵們吃不飽穿不暖,幾乎一個個餓著肚子當兵。當時有種奇怪的說法,說士兵和武夫們吃飽了喝足了就不好控制了,不是打架鬧事就是禍亂地方。所以文人當道的內閣想出了一個不是人的辦法,讓大明計程車兵長期處於半饑餓的狀態生存著,而且糧食和物資一個月發一次,絕對不給足。整個明朝天下裡,沒有一支軍隊能夠拿到足額的糧餉,沒有一個士兵在服役期間吃飽過。
張敬作為崑山軍營的監軍,首要任務就是掌管後勤,也就是發放糧餉。按照當時的慣例,崑山軍營屬於南直隸的地方軍隊,他們的糧餉由南|京兵部支付。大明的軍隊分為“原軍”,也就是現在的“中央軍”,直屬於皇帝管轄的;地方軍又叫“主軍”,屬於地方培養和訓練的,保障地方安全;“團練”又叫“客軍”,屬於應及時臨時抽調的外地軍隊。“原軍”作為皇帝的直屬軍隊,待遇相對好點,糧食是每個士兵一天四兩,軍餉一年發放十個月的定額。一天四兩糧食也可以讓士兵們一天吃一頓幹的,喝一頓稀的;“主軍”每個士兵一天按規定是二兩細糧二兩粗糧,軍餉是每年發八個月的;“客軍”待遇最差,每個士兵每天的定量是一兩細糧二兩粗糧,一年發放半年,也就是六個月的定額。這是朝廷定的,只會少不會多。到了軍營之後,監軍按例要分一部分,各級的軍官又要一部分,分到士兵手上的少之又少。張敬更是一個“吸血鬼”,幾乎把崑山軍營計程車兵們的活命錢全部給吞了。
上一任崑山軍營的監軍規定,崑山軍營計程車兵們每天一頓幹的,一頓稀的。幹的是粗細各半的雜糧,稀的是混了野菜的雜糧粥。士兵們三個月發一次軍餉,每次發放一個半月的定額軍餉,一年下來剛好每個士兵可以領到六個月,也就是一半的軍餉。可是張敬來了之後全變了,士兵們每天喝兩頓稀的,粥可以當鏡子照見自己了。有人暗中估算了一下,每個士兵每天的糧食不到二兩粗糧,細糧一點也沒有。士兵們是靠著一點點的粗糧,還有多半的野菜度過每一天的。張敬更是一年只發兩次軍餉,每次發放兩個月的定額,一年下來士兵只能拿到定額三分之一的實餉。在張敬監軍崑山的時候,幾乎年年發生兵變,士兵們“鬧餉”、要吃飯。張敬卻置之不理,要崑山軍營的軍官們去鎮壓鬧事計程車兵。而張敬每年因此撈到不下數萬兩的銀子。其中一部分張敬送進皇宮孝敬自己的幹爹“老祖宗”呂芳,一部分作為張敬活動上層的經費,一多半成為了張敬的私人財産。都說太監愛錢,為了錢可以不要臉面和尊嚴,張敬證實了這一點。
透過活動,張敬當了一任崑山軍營的監軍之後,沒有留任也沒有調回京城,而是去了南|京城。他去給鎮守南京的太監張勇當副手,成為了鎮守副使。當時呂芳的打算是讓張敬留在南|京,將來接替張勇,成為下一任的南|京鎮守使。南|京鎮守使是太監堆裡外放最大的一個職務,雖然不能像司禮監的太監一樣呼風喚雨,但是也是一個重要人物。張敬也希望自己能在南|京站穩腳跟,這裡畢竟“天高皇帝遠”,在京城皇宮裡,張敬就算當了司禮監掌印太監也不過是奴才,整天要伺候著皇帝。可是在南|京皇宮就不一樣了,在南|京的藩王還沒有“就藩”,也就是南|京城裡還沒有王爺。這時候除了鎮守使張勇之外,張敬其實已經算是一個頂尖的人物了。除了要小心南|京兵部尚書還有世代鎮守南|京的守備徐公爺外,張敬幾乎可以橫著在南|京城裡走,沒有人敢得罪張敬。
沒想到張敬只在南|京城裡呆了半年而已,南|京鎮守使張勇就因為政敵舉報,說他拿南|京皇宮裡的珍玩出去賣,而被嘉靖皇帝派錦衣衛抓回了京城。張敬也因此調回了京城,但是沒有受到牽連,成為了禦用監的少監。雖然回到了京城,回到了皇宮,但是已經大手大腳慣了的張敬並沒有太多改善。要不是張敬到處散錢,身後又有呂芳這個幹爹全力支援著,張敬早就被其他幾個師兄弟給弄倒了。
張敬也很奇怪,自己明明沒有得罪其它人,就是擺場大了點而已,難道也妨礙到了其他人了?先是乾清宮的人代嘉靖皇帝申斥張敬,張敬還沒有回過味來,敬事房的人又來了。敬事房是一個直屬於司禮監的一個部門,專門管理處罰犯事的太監。敬事房的人來了,就代表要打人了。
敬事房打人是有非常多的講究的,張敬雖然沒有在敬事房呆過,其實裡面的規矩相當瞭解。敬事房打人,需要皇帝親自下旨,也就是嘉靖皇帝親自下令“打板子”。根據嘉靖皇帝的態度,“打板子”分為好幾種,輕輕的打叫“仔細打”,打了之後不用半天時間就能活動自如了,身上不會有任何的後遺症;一般的打叫“著實打”,打了之後一天之後能下床,三天才能恢複。挨慣了板子的太監們不會有後遺症;重重的打叫“認真打”。打了之後三天才能下床,半個月才能走動自如,會有後遺症。將來變天的時候,腰痠背痛是免不了了的;往死打叫“著實認真打”,能夠讓犯事的太監死在板子下,或者打成殘廢。敬事房的太監個個有一手,他們的功夫已經練到了家。同樣打板子,輕重看上去一樣,效果就不一樣。他們能在一板豆腐上使勁打,保證豆腐一點事情也沒有。也可以在裝有磚頭的麻袋上打,不動聲響的把麻袋裡的磚頭全部拍成麵粉一樣,麻袋一點問題也看不出來。更可以隔著一床被子打,被子完好無損,下面的石板全部打裂。這就是敬事房的吃飯本事,也是所有太監不敢得罪敬事房太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