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你是每天一本了,朕今天看你又奏什麼?”楊盤似笑非笑的看著玉親王,許許多多的臣子,內閣大臣,也看向了玉親王。
“兒臣有兩條要奏,第一條現在易學天下流行,易經一出,天下無經,陰陽五行,太極八卦,兩儀四相都在經書之中。而且西域,草原,北國,海外諸國都已經把易經定為了科考題目,我堂堂天朝,易經發源,卻還沒有把易定為正統,現在兒臣懇請,立易經為國學,為天下士子必修,必考之功課。”
玉親王此言一出,頓時整個朝會之上窒息了一下。
“荒謬!”洪玄機突然說話了,“陰陽五行,兩儀四相,太極八卦乃道家之學問,歷朝歷代以儒為本,以禮儀,忠義,孝道為經書科考,豈可把這個易經雜書列入科考大典之中。玉親王,你不要自誤。”
“誰說陰陽五行,兩儀四相,太極八卦乃道家學問!洪玄機,你學術不純!陰陽乃天理,五行乃真理,天象地理,是為易,何為雜書?我看你著作的那幾本理書,才是雜書,妄解聖賢大道,歪曲禮儀!”
就在這時,朝堂中一個激奮的聲音響徹了起來,眾臣一看,卻是心學大師,內閣大臣李神光,都是一副看戲的表情。
這李神光和洪玄機不但在朝堂是死政敵,在學問上一心學,一理學,更是水火不容,往往要爭得個你死我活。
“朝堂之上,威嚴之地,李神光,你稍安。”洪玄機目光之中,殺機一閃,隨後嚴厲的道。
“我是據理力爭!莫非洪太師看不慣我,要殺我不成?”李神光冷笑道:“我知道太師武道高深,已達人仙秘境,殺我易如反掌,但是你殺得盡天下研究易經的人麼?洪易雖然是你子,也是我弟子,但是學問的確是高出你我十萬八千裡,學問之道不論先後,達者為先。你就這樣嫉妒?阻擾朝廷選拔人才?”
“陛下,易經乃是天地之間的經典,字字珠璣,能夠誦讀都是得益匪淺,如果能列入科考之中,對於朝廷,對於天下都大有好處,微臣也和玉親王一樣的意思。”
說罷,李神光拱手道。
“微臣也贊成玉親王的建議。”又有一個內閣大臣站了出來,眾人一看卻是一位儒學大師吳言,這兩年研究易經,寫了很多本著作,推斷八卦災害之變化,頗有靈驗,就連太後都時常喊他進宮佔蔔一些事情。
“臣也贊成,易學精深,如果讓天下士子誦讀,做出見解來,對於人才選拔很有用處。”
又有一位大臣站了出來。
這個時候,玉親王又微微咳嗽一聲,頓時,他這一派的許多官員也跪了下去,“臣也懇請朝廷把易學列入科考經書之中。”
一時之間,朝廷之中,轟轟烈烈,竟然似幹柴烈火,有燎原之勢。
本來朝堂之上有很多黨派,玉親王是一黨,和親王是一黨,太子又是一黨,洪玄機又是一黨,還有幾個內閣大臣,並不結黨,學問精深,是中立派。
但就是這幾個中立派,現在都出來支援易學,也使得這些黨沉寂了下去,覺得朝廷隱隱約約有一股大勢,滾滾如潮。
“嗯?”
乾帝楊盤看著幾個忠誠的內閣大臣,身體微微一動,此時他才真正的知道了易學的威力,使得自己九五至尊的寶座都受到了沖擊,不由得眉頭微微一皺,和洪玄機對望了一眼之後道:“此事既然幾位內閣都同意,那朕也頗以為然。不過李神光你老是改不了咆哮朝堂的性格,實在是有失禮儀,從今天開始,你不再擔任內閣大臣一職,到皇家書庫之中擔任總編撰官吧。”
嘩啦……
朝堂之上小小的嘩然了一下,這等於是去了李神光的職。這也看得出楊盤的態度,完全偏向洪玄機,卻把易經的矛盾,轉到了李神光的身上,也隱隱約約警告著諸位內閣大臣。
“父皇這一手,真是玩得漂亮……”玉親王心中一震。
“皇上恩賜,微臣感謝,微臣早就想清淨清淨,研讀易經。不過皇家書庫總編撰官的位置,也不得清閑,微臣這就辭官歸隱。不過微臣臨行之前,需要告誡皇上幾句話,親君子,遠小人,此乃興邦之道也。”
說話之間,李神光把內閣大臣的帽子放在了地上,從容退了出去。
看見一個威名赫赫,剛正嚴明的內閣大臣就這樣當朝辭官,許多官員都心中一震,幾位內閣大臣都望向了乾帝楊盤。
乾帝楊盤臉上卻沒有半點表情。
……
“還有另一件事情,玉親王,你奏來吧。”乾帝楊盤看著李神光走了出去,雖然沒有表情,但是心中卻極不舒服,李神光作為內閣大臣,還是非常能辦事的,而且清流威名震懾各個督撫,現在辭官,動蕩不小。
“如果沒有周易書院那個去處,這李神光也不會輕易辭官……”
“立易子聖像,和百聖並列。”玉親王道。
一個字一個字吐出來,震驚朝廷!
“退朝!”等玉親王一說完,楊盤就站起身來:“明日再議!”
“皇上起駕回宮!”太監吆喝聲中,朝會也就散了。
今天的朝會,頓時象一枚爆炎神符,徹底的炸開了。
中午的時候,洪易在周易書院,見到了李神光。
“洪易,你輔助我做一件事情,你要大義滅親!我現在到民間去,寫檄文列舉洪玄機種種罪狀,等大勢成之後,再號召各地督撫,清君側,誅玄機!”李神光握著洪易的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