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將軍,末將以為,可用楚王元的疲兵之計,高平關外皆是山林,藏身其中,四處擂鼓,趙人日夜不得休整,我軍趁機攻高平關定可一戰而勝。。。”
隨後的幾天,原本高平關下,每天都要金戈鐵馬,戰鼓擂擂,血染城頭的戰場小時不見了,十分詭異的只剩下了日夜不停的擂鼓聲。
而與擂鼓聲相伴的廝殺聲、金鐵交擊聲、戰馬嘶鳴聲等等都不見了,同時既不見攻城也不見襲營,整個上黨戰場徹底崩壞了。
但是雙方統帥三軍的畢竟都是兩國名將,因此這種狀態並沒有維持多久就開始改變。
先是趙國上將軍廉頗,派將軍樂乘趁夜襲營,接連幾日被日夜『騷』擾,秦軍正是人困馬乏之時。
而且之前又多次被趙軍以鼓聲相欺,對於襲營這種事根本就不信,一直到趙軍衝進大營,秦軍才逐漸接受這個事實,慢慢的開始組織兵力反擊。
最終樂乘斬首過萬大勝而回,誰知就在第二天夜裡,秦軍趁夜偷襲了高平關,有前一日趙軍偷襲在前。
高平關本應嚴陣以待,但是連日來被秦軍『騷』擾,導致城頭上計程車兵精神懨懨,再加上之前剛偷襲過秦軍,趙軍士卒普遍認為,秦軍新敗幾日內應該都會整軍,而不會輕啟戰端。
結果,猝不及防之下,高平關城門都被秦人佔領,雙方几經爭奪,最後城門洞都被雙方士卒的屍體塞滿,無法通行才宣告秦軍偷襲失敗。
但是,此戰趙軍損失慘重,死傷一萬多人,秦軍也死傷了數千,可以說雙方鬧來鬧去,再次打了個平手。
只是這疲兵之計的效果很明顯,誰都不願意率先放棄,就這樣雙方這麼耗上了,開始了長期對峙的局面。
歷史上雙方的對峙階段一直持續了兩年左右,一直耗到趙國國內糧草不濟,秦國也是元氣大傷。
秦相範睢實施反間計,而趙王丹誤中反間計,進而臨陣換將,將老將廉頗換成了馬服君趙奢之子趙括,這才有了趙括紙上談兵,進而四十萬趙軍被坑殺的慘敗。
但是現在很明顯不可能能夠對峙兩年多了,因為在疲兵之計的影響下,雙方士兵精神狀態越來越不好,別說兩年,能堅持半年不炸營就算是廉頗和王齕帶兵有方了。
這種互相襲擾的戰術維持了一個月,雙方都有些受不了了,於是就在高平關下,當這兩軍士卒的面,廉頗和王齕達成了協議,同時停止擾敵之策。
雖然白天剛答應了要停止擾敵,但是剛回到帥帳,廉頗立刻招來十幾位將軍,直接下達了命令。
“樂乘聽令!著你統領騎卒五萬,亥時出發,沿望天崖上的小路前往秦軍大營,黎明前襲營,不可強攻大營,若事不可為立刻撤退!”
“唯!”
“樂間聽令!著你領步卒五萬,埋伏於高平關五里的處的望天崖上,秦軍今夜必來攻城,你在此處設伏,記住秦軍來時放他們來攻城,退走之時再趁『亂』殺敵!”
“唯!”
“眾將做好準備,今夜秦軍必來襲關!待到敵軍退走之時,率部出城掩殺!”
“唯!”
而此時的秦軍大營,上將軍王齕大帳中,王齕也在下軍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