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白答題的次序正排在小不點後面,小不點從臺上下來之後,蘇白將小小白遞給她,緊接著走上臺去。
見到是一個十幾歲的少年,圍觀的人群都有些興致缺缺。
在一般的觀點中,這種半大的孩子不會有多高的知識水平,絕對不可能闖過幾個輪次,讓人沒有一點期待感。而比起一看就知道是來湊熱鬧的七八歲的小萌娃,蘇白這種大孩子又少了幾分可愛,也沒什麼可看的熱鬧。
蘇白也恰巧契合了觀眾們的想法。
只見他步伐緩慢走上臺去,站在主持人身邊那聚光燈最耀眼的地方,似乎有些緊張微微低下頭,沒見過世面的樣子。
“各位觀眾大家好,我叫蘇白……”
在主持人的提問下,這位少年中規中矩介紹自己,並發表了毫無激情的挑戰宣言。
“今天來挑戰的目標啊……”他十分底氣不足地道,“就是多走幾關吧,具體的目標……真的也沒有什麼。”
看蘇白這樣子,典型的八竿子打不出一個字,節目效果一點都沒。
主持人開口製造懸念道:“好的,讓我們將舞臺讓給這位挑戰者,挑戰,馬上開始——”
他拖著快速從舞臺上退了下去。
ai程式啟動,燈光散稱花束狀在舞臺中,環繞一圈又聚攏在蘇白頭頂。
“參賽者,蘇白,您好,請選擇題目分類。”
機械的語音響起,螢幕上出現了天文地理、音樂美術、生命健康、時事政治等十幾個分類。
在觀眾們懶散的目光中,蘇白清了清嗓子開口道:“詩詞歌賦。”
又是毫無新意中規中矩的選擇,觀眾們的熱情更低了。
詩詞這種東西,題目都是有固定答案的,運氣好題目簡單能蒙上一道,運氣再好一點還能蒙上兩道。
可依照這一對ai的尿性,絕對不可能連續出簡單的題目,早晚也得被刷下來。
反正也堅持不了幾輪,能有什麼好看的呢?
隨著蘇白的話語,舞臺上的兩臺電腦閃爍起紅光,熟悉的電子音隨之響起。
“分類鎖定,詩詞歌賦,題目生成中,十、九、八……題目已生成,祝您好運。”
機械音隨後開口道:“第一題,請問典故推敲中,推和敲的用法各有什麼好處?”
一上來就是這麼生僻的開放式的題目,估計第一題就得掛了。
然而觀眾們還沒腦補完,少年就已經開口了。
“推更生活化,敲更藝術化。”
少年很流利地回答道:“這個典故出自一句經典詩句‘僧推或敲月下門’,僧人夜晚歸家應該是很疲憊了,推門更符合生活的常識,但前句‘鳥宿池邊樹’中‘宿’對應‘敲’一動一靜更符合詩詞的對仗和格律,因此最終定稿為‘僧敲月下門’”。
“三,二,一——答案分析完畢,第一題,回答正確。”
這麼快?
不少觀眾都還沒反應過來。
說起推敲的出處,流傳也算廣泛,不少觀眾都知道這大概是出自一處古詩,但真說起具體的用法,卻很少有人能答出來。
少年的回答不假思索又流利自如,而且完全沒有故意說火星文給電腦製造困難的意思,文學功底了得,信心也是不凡。
不少走神了的觀眾又關注起這個看似無趣的少年。
“第二題,唐朝的詩人姚合曾經寫下一首描寫長城的詩,請問這首詩叫什麼?”
唐朝?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