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去河邊?”張安民問。
“對啊,我想和爹去河邊看看,呆在家裡太無聊了。”
初夏基本上已經摸清楚了桃花村的地形,村裡面逛遍了也沒有什麼收獲,還沒去的地方,就只有河邊和稍微有點遠的鰲山了,她想去這兩個地方看看有沒有什麼能發家致富的法子。
“行,那你給爹做個小幫手,幫忙去挖點魚餌。”
張安民所說的魚餌,則是蚯蚓,初夏聽見張安民的話,回屋放下籃子,拿著小鏟來到院子外,隨意找了塊泥土比較濕潤的土地就開始挖,輕而易舉的就挖到了不少的蚯蚓,用竹筌裝了起來。
修補好漁網,張安民帶著捕魚的工具、魚簍等,初夏拿著竹筌,父女兩人就朝著堤邊走去,兩人要去捕魚的河叫做瀏陽河,是漢江流經桃花村的一條分支,瀏陽河的水比較深,岸邊的水草也比較多,村裡的小孩子們基本上只會在村裡的小溪裡玩,不會跑到這裡,只有漁民或者像張安民這樣捕魚的村民才會來到這裡。
來到河邊,張安民囑咐初夏不要玩水,就在岸邊上看著,自己則忙著準備下水捕魚。
“你就好好待著,不要亂跑,等爹逮幾條大魚,晚上就有魚吃了。”
“知道了爹,我就在附近轉轉,不要擔心我,你趕快捕魚吧,要不在晚點魚兒們也要回家吃晚飯了”,初夏做了個鬼臉。
河邊除開他們兩,還有幾個和他們一樣的捕魚的村民,初夏呆在岸邊看了會,打算四處瞧瞧。
堤邊雖然有些空地,但是土地不結糧食,上面長滿了雜草和不知道名的野花,初夏邊走邊看,並沒有發現有什麼特別稀罕的東西,不知不覺,就走的有些遠了,等她抬頭一看,已經快走到盡頭了,發現前面可能也沒有什麼,才沿路返回。
沒想到返回的路上沒走幾步,她就發現了岸邊一樣令她眼前一亮的東西,魚腥草!她怕自己看錯了,蹲下來靠近些看了下,確實沒錯,是魚腥草!
魚腥草是一種中藥,有著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作用,臨床報道廣泛用於治療肺炎、感冒發燒等,是一種最基本的藥材,想不到能在這裡發現,如果能將魚腥草曬幹賣給藥堂,說不定是個掙錢的路子。
她跑到張安民放置捕魚工具的地點,騰出來一個空魚簍,揹著魚簍又重新跑回來摘魚腥草,這裡的魚腥草成片成片的,還沒有被人摘過。
她摘得正起勁,後面傳來腳步聲,“初夏,你在這裡摘這野草幹嘛?”
原來張安民下好網子,回頭看見丫頭不在岸上,擔心出什麼問題,便往岸邊找過來了,結果發現這丫頭蹲在這裡不知道在摘什麼。
“爹,你認識這摘的這東西不?”
“你摘的這不就是野草嗎?你要它幹嘛,就是你娘做野菜也用不到這東西。”
聽到張安民的話,初夏才確認這裡的人並不知道這是一味可以賣錢的中草藥,這才放下心來,可她也不敢說這是什麼東西,要是知道這玩意值錢,大家到時候都來採怎麼辦?今天透過覆盆子她算是見識到了,所以她打算先瞞著不說。
“我要用這個泡茶喝。”
張安民以前到鎮上給人打短工,是見過大戶人家喝茶的,都是細細的茶葉,即使是農家人,泡茶好歹也是用菊花,哪裡見到過有用這野草泡茶的。
“你要想喝茶,趕明叫你娘去你大腳孃家裡借點幹菊花回來”,以為是她想喝茶了。
“不用,我就用這個”,初夏邊說手也沒閑著,繼續採。
張安民見女兒對這個採的這麼起勁,想著丫頭不知道又起什麼興趣了,便想由著她去,看著小人兒摘了半天,魚簍裡也只有一點,便彎下腰來幫忙一起摘著。
兩人摘了一會兒,張安民看了看日頭,便說道:“初夏,差不多了,咱回去吧,還得給魚收網。”
初夏看了下簍子裡的魚腥草,用手往下面壓嚴實了些,想著今天摘不完的,等有時間了自己再來摘,抬頭樂呵呵的回答,“好。”
今天算是收獲頗豐,張安民捕了三條鯿魚,個頭還不小,剩下的則還有一些小魚。
看來晚上可以吃頓好的了。
做了一條魚,其他的兩條則被老太太蔡氏給截胡了,一條給了三嬸用來給三叔補身體,另一條則給了大伯母家,因為栓子愛吃魚。
“謝謝二弟了”,大伯母吃水不忘挖井人,知道張安民是個老實人,又沒什麼心眼,反正說個謝字,只是張張嘴的事情,反正搞好關系,以後要是有什麼事情要他幫忙的也好開口。
“都是一家人,謝什麼”,張安民憨厚笑笑,“以後要是栓子想吃魚了,盡管和我說。”
爹啊爹,你就是個老好人,可你知道,老好人是要吃虧的,初夏在心裡嘆口氣。
見著大伯母都那樣說了,三嬸感覺不說點話也不好,不情願的跟著說道:“謝謝二哥,還有你三弟身體幹不了活,這幾天家裡的活也要辛苦二哥了。”
坐在主位上的張老爺子看著這一幕甚是滿意,一家人相親相愛,不像別人家鬧分家,雞飛狗跳,這也說明當家人教導有方,這樣自己走出去在村裡也有面子。
一條魚十幾口人,飯桌上魚肉當然沒有分到多少,劉氏做飯的手藝不差,雖然沒有那些複雜的做法,只是簡單的調料簡單的烹飪,可也吃的津津有味,劉氏還偷偷的給初夏在飯前開了個小灶,魚湯可是喝夠了。
想著要處理放在自己房裡的魚腥草,初夏便早早就下了飯桌,劉氏還想讓她多吃點呢,可沒想到這丫頭下桌後倒是跑到挺快,急匆匆的樣子,不知道跑到房裡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