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在工作的問題上,他一向嚴謹。能做到這個職位,把團隊帶到金字塔上層的人,怎麼可能會徇私。
而我當然也只是開玩笑,哪怕是我離婚以後真的要和他地下戀情,我的職業生涯也不需要他插手。
在這一點上,我有我的堅持。能力是自己的,能拔高到什麼程度,一看個人努力,二看機緣造化。
“那好吧,可以提點一下嗎?”我拿出上學那會兒的勁頭,不恥下問。
他側頭看看我,指了指他的側臉,我立刻撲上去吧唧一口。
“你為什麼選擇做編輯這個行業?”他沒有直接點撥我。
“最早是因為喜歡採訪,聽受訪人的經歷和故事,會對自己有所觸動,看到人生的許多種可能性。”我認真地答。
“你覺得這樣做,效果如何?”他問。
我想了想:“還好吧。”
“如果僅僅是做一個傾聽者,當你遇到意識層面高於你的受訪人時,他們會覺得你很幼稚,採訪就變成了流水賬和回憶錄,無法和你產生碰撞與共鳴。
一個好的採編,聆聽只是手段,最重要的是從他的敘述中找到破綻或者閃光點,引領他參與到一個新的話題,不要炒冷飯。”
楚晴川右手搭在唇邊,語調緩慢而又充滿權威性。
我簡直要把他放在神壇上膜拜。
他感覺到我崇拜的目光,向前傾了傾身子,注視我的眼眸,問:“能理解嗎?”
我點點頭,又搖搖頭說:“需要消化。”
他抿唇碾了碾,接著說:“其實很好懂,一場精彩的訪談,就是兩種不同的思想在交戰。嗯,就像和你**,酣暢淋漓,意猶未盡。你對比一下。”
說完,他又指了指桌上的雜誌,讓我繼續學習。
我被他那個牛掰的比喻驚到,好半天沒反過神來。
奈何他說的又那麼一本正經,讓我忍不住真地在腦子裡對比起來。
別說,好像還真是有那麼點兒意思。
但是我想著想著,就想歪了,在理智和**之間左搖右擺,真是酸爽啊!
我想起我採訪過一些人,名氣大小的都有過。
大部分人對我的評價都很好,但真正聊得來且最後成為朋友的,屈指可數,顧瀾依算是其中一個。
總結一下這些人的特點,無論年紀大小,幾乎都是和我的觀點、喜好相似的。
但作為一個好編輯,應該是讓被採訪人喜歡上和我聊天,尤其是那些上位者。
如果能給他們新的啟發,讓他們產生和我交談的興趣,他們才會重視我。
我想到司南,他現在雖然不再需要做採訪,但曾經圈子裡的很多藝術家和品牌在需要宣傳時,都會首選甚至主動聯絡他們寫文案,做採訪推廣。
而且在這樣的關係裡,司南在圈子裡的地位和認可度也逐漸提高,最終成為能和曾經高高在上的那群人談笑風生的朋友。
這就是小蝦米和大神的差距,小蝦米是主動去求人家,而大神是人家來求你。
我也想成為那樣的人,是被人需要的存在,而不是需要別人。
十一點的時候,楚晴川從書房走出來,看到我還在挑燈奮戰,他沒說什麼又回去繼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