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是否進行家產公示這件事上,崇禎態度很堅決。
他十分清楚推行時會遇到很大的阻力,遇到很多麻煩。
但無論困難多大,他都得試上一試。
不受監督的權力不會給百姓謀福,只會肆無忌憚的作惡。
在接下來的半個月,每次朝會都討論是否要公示家產。
正反雙方在朝堂上爭的不可開交。
暗地裡拉攏對方,壯大己方的聲勢。
政治遊戲是少數服從多數。
只要反對的聲音多,政令就無法推行。
看著私下裡統計的資料,崇禎有些疑惑。
他問邱瑜:“為何支援公示家產的多為四品以上的官員?而四品以下的官員大多反對公示家產?”
邱瑜想了想,解釋道:“公示家產主要有兩項內容,一是向朝廷備案,二是張貼在衙門外向百姓公示。”
“品級越高的官員,接觸百姓的機會越少。接觸的越少,百姓們越找不出毛病,所以這一項內容對他們無關痛癢。向朝廷備案就更沒壓力了,錦衣衛無孔不入,只要想查什麼都能查清。”
“與其抵制政策,不如逢迎政策。”
“哦,”崇禎恍然大悟:“那四品以下的官員為何反對的如此強烈?”
邱瑜認真說道:“品級越低,接觸百姓的機會越多。以地方官為例,有權威的地方官才能震懾地方,而失去權威的官員會讓地方失控。家產情況的好壞是官員的秘密和底線,把這個底線暴露出去,會讓官員失去權威,尤其是那些窮官。”
崇禎想了想:“既然如此那就退一步。”
“陛下的意思是?”
“四品及以上官員需要向朝廷和百姓公示家產;從四品及以下的官員只需填寫財產清單,以密函的形式向朕公示,不向百姓公示。”
“如此既能保證官員在百姓心中的權威,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治理貪腐。”
“另外...這項政令只針對文官,武將不必遵守。”
邱瑜本想堅持一視同仁,可是他已經入局成了崇禎的白手套。
想和崇禎作對已經晚了,只能應道:“臣這就去寫奏疏。”
轉天一早。
邱瑜開始與京師的地方官聯絡,詢問他們的態度。
面對這項新政策,京師地方官的牴觸情緒依然很大。
但很快就有人找到了空子。
他們發現不用抵制財產公示。
因為沒必要。
全國四品及以下官員那麼多。
就算每人寫兩張家產清單,加起來也有數萬張。
崇禎看的過來?
即便看的過來,也無法分辨真假。
況且朝廷此舉是為了打擊貪腐。
真正的貪腐的人有各種隱瞞轉移財產的辦法。
與其因為抵制政策而丟掉官職,不如提前想辦法轉移隱瞞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