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瑜每說一句話,謝三賓的臉色就難看幾分。
說到最後,已經變得鐵青。
謝三賓怒視著問:“邱瑜,你在胡言亂語什麼?京察的結果是你們吏部給的,現在你又說結果是假的,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臉嗎?”
邱瑜挺直身體:“京察的結果確實是吏部給的,但並未經過我手。那段時間我身體有恙,是你勾結吏部官員造的假。”
謝三賓急了:“你...你胡說。”
邱瑜繼續指著那封奏疏:“胡說與否,一查便知。按照京察結果上的人名挨家挨戶搜尋,家產就沒有低於五萬兩銀子的。”
謝三賓冷嘲熱諷道:“搜吧!大明朝有文官二萬,吏員五萬,挨家挨戶的搜去吧。”
見謝三賓上了當,邱瑜忍住笑意,認真說道:“不用搜,讓官員自行填寫家產清單,一份上交朝廷備案,一份張貼在衙門外公示。”
“凡與實際不符者,不用審理直接定罪。”
“此舉是治理貪腐最直接且最有效的辦法!”
謝三賓何等的聰明。
當這句話從邱瑜嘴裡說出來的時候,他就已經意識到是崇禎的主意。
財產公示!
崇禎十多年前就試探過,可惜阻當時力太大未能施行。
十年過去了,大明皇帝崇禎帶著他的想法捲土重來。
現在既無內憂,也無外患。
正是整頓吏治的好時候。
謝三賓作為崇禎忠實的擁簇,理應同意財產公式。
可他麾下還有一幫黨羽。
他們大部分都是貪腐之徒。
讓他們公示財產等於自投羅網。
這顯然不行。
而謝三賓自己也會遇到同樣的情況。
公示家產,他說不清楚鉅額財富的來源。
下場會很慘。
不公示家產等於和崇禎作對。
下場同樣很慘。
崇禎的目光在大殿內掃視一週後沒有說話,看向司禮監掌印高時明。
高時明立刻站出來問到:“邱尚書,公示家產確實能最大程度的解決貪腐問題,但新的問題也隨之而來...不同意公示的官員如何處置?總不能說他們有罪吧?”
邱瑜回答:“不同意的即刻免去官職,朝廷另派同意的官員去擔任。”
高時明繼續問:“舊官離任,新官未到期間由誰來治理地方?”
“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要求舊官必須在新官到任後方可交接離開;另一種是如果舊官擅自不辭而別,可以暫時讓地方守軍維持秩序。”
高時明又問:“誰來徵收錢糧?總不能讓那些當兵的去幹這種活吧?”
邱瑜假裝抬頭思考,實際是與崇禎進行眼神交流。
在得到崇禎的授意後,他說道:“不徵稅,免稅!此舉既能推行家產公示,又能贏得好名聲,可謂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