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景文知道,崇禎要重提兩天前沒有商議出結果的事:新任平遼總督人選。
發生了這麼大的事,王永吉無法獨善其身。
必須要換人。
範景文最開始同意換帥,但經過兩天的思考後又不同意了。
他躬身施禮道:“臨陣換帥本就是兵家大忌,況且吳三桂的事還沒有解決,此時換帥很容易讓遼東的局勢失控。”
“朕沒說現在就換,”崇禎擺了擺手,“朕的意思是先尋找合適人選,等吳三桂的事解決後再考慮換帥。”
“而且...王永吉親自殿後,吳三桂一旦發難,最先倒下的就是王永吉。屆時軍中無帥,必將大亂。”
怕範景文沒有聽懂,崇禎又解釋了一番。
他的意思是選一個候補主帥,以應對突發情況。
既然是候補主帥,從其他地方臨時徵調肯定是來不及了,只能從平遼大軍內部選拔。
聽完崇禎的解釋,範景文立刻警惕起來。
在他看來誰都可以接任,唯獨定王朱慈炯不行。
首先他年齡太小,其次經驗不足。
同時資歷不夠,難以服眾。
其實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範景文怕崇禎假借朱慈炯之手,重新掌握兵權。
這是內閣所不能容忍的。
崇禎知道範景文的顧慮,他輕咳一聲問道:“範閣老可有舉薦之人?”
“臣以為誰都可以接替王永吉,唯獨定王朱慈炯不行。”
“理由呢?”
範景文堅持道:“沒有經驗,資歷也不足,把平遼大軍交到他手上恐怕會葬送目前大好的形勢。”
“範閣老覺得誰有資格接任?”崇禎面無表情地問。
範景文直接回答:“劉肇基,李憲忠,李定國等人都有資格。”
“範閣老此言差矣!”崇禎否定了範景文的話。
範景文一怔,再次施禮道:“請陛下賜教。”
“平遼這麼多年,各總兵之間都對彼此非常瞭解。他們確實都有指揮大軍作戰的能力,但不是任何人都能擔任平遼總督,能服眾的那個人才行。。”
範景文皺著眉想了想,贊同道:“陛下所言極是,剛才是臣考慮不周了。不過...臣實在想不出他們當中誰能服眾。”
“所以...”崇禎表明了自己真正目的:“朕的意思是讓他們幾個商量一下,共同推舉一人。此人不但有統領大軍之才,還能服眾。”
範景文眼前一亮,隨後平靜的說道:“陛下聖明!但臣以為應該增加一個前提。”
“什麼前提?”崇禎問。
“前提是...這個人不是定王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