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國千里馳援遼東時,平遼大軍沒有閒著。
從四月初七到四月十七,平遼大軍數次向廣寧發起了進攻。
一連十幾天,雖然每天都在前進,但是未能取得實質性的進展。
甚至連廣寧的城牆都沒看到。
遼河平原太平坦了,簡直就是騎兵的天下。
這裡大大小小的河流讓步兵行進十分艱難。
眾所周知明軍步兵十分依賴火炮,而火炮恰恰限制了明軍進攻。
按照慣例。
每次向前推進時都應該步兵在前,騎兵護住兩翼,炮兵在最後。
如果炮兵在前,不但會大大降低行軍速度,還會遭到建奴的突襲。
很少穿甲的他們根本扛不住建奴的箭雨。
可還是那個問題。
遼河平原是騎兵的天下,明軍炮兵只要移動,建奴就會先派出大量騎兵牽制明軍騎兵。
然後再派出精銳騎兵突襲正在行軍的炮兵。
所以王永吉不得不讓把炮兵放在步兵中間一起行軍。
建奴的應對辦法很簡單。
他們先列陣做出迎敵的姿態。
等明軍布好陣型,架設火炮後。
建奴既不進攻也不防守,而是後退一段距離。
明軍炮兵不得不將剛剛架設好的火炮重新收拾好,跟著步兵一起移動。
運載火炮的車輛在地面堅硬的官道上可以做到快速移動。
可戰場上到處都是鬆軟的泥土,甚至還有大大小小的凹坑甚至泥窪地。
拉車的牲口每走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體力。
好不容易重新列陣架設火炮後,建奴稍作抵抗後再次後退。
如此反覆間,明軍的體力,耐心和士氣都在快速消磨。
四月十七的傍晚,在前線督戰一天王永吉回到了營地。
他走進軍帳後覺得空氣有些壓抑,索性來到外面呼吸新鮮空氣。
待了一會,一個探馬匆匆跑了過來:“啟稟總督大人,湖廣團練總兵李定國率領一萬騎兵抵達前線。”
“他人在何處?”王永吉激動地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