掣肘
後續發生的事鄔桐全然不知,也不去關心打探,只順利地搬離了賈府,兄妹四人收拾箱籠、佈置屋子又花了兩日。
林家的宅子在京城不算小了,五進,四人一人一進都住得開。雖沒國公府雕樑畫棟那般奢華,也是曲徑通幽,軒峻壯麗,很有幾分江南園林的別致,不愧是巡鹽禦史的宅子。
安住下來後,少不得再去賈府報個平安,送些禮物,算是代表林家,和親戚走動起來的意思。
“住得習慣就好。你們啊,走得太早,這不,賴嬤嬤能幹,找了個宮裡的教養嬤嬤,正在教迎春她們姊妹幾個規矩呢。咱們這樣的人家,不求她們嫁得多高,多學些規矩,以後不管嫁去哪裡,都吃不了虧,就是掌管後宅也能更順手。”賈母摩挲著林黛玉的手,滿臉疼惜。
鄔桐卻覺得賈母的屋子比往日安靜許多。王夫人臉有些僵,迎春面色倒是如常,薛寶釵眼裡隱隱有些興奮,只探春低著頭,有些不安的樣子。而最愛說笑的王熙鳳,今日卻跟鋸嘴的葫蘆一般,一聲不吭。
往日請安過後一定會多留一會兒的尤氏,此時卻不見了蹤影。鄔桐想了又想,才摸到些邊。那日王夫人得罪了賈母,加上之前賞花宴插手寶玉的問題,賈母這是新仇舊恨加起來,想給王夫人一點兒教訓?
培養三春,可能早就有這個計劃,只是如今是不是太心急了些?按年紀算,元春現在最多也不到二十歲。自古只有多年無子的後宮妃嬪,孃家才會送進美貌的媵女,讓媵女生子鞏固位置。
進了後宮,女人就不再是單純的女人。為孃家,為兒孫,卻偏偏不能為自己。
鄔桐嘆口氣,不再理會賈家的官司。如今好容易跳出了賈府,三春如何,那是賈家的事,她作為外人,斷是不能插手的。而且她估計,近幾年賈母也不會真的送進去一個媵女。做做樣子,教訓教訓兒媳婦罷了。
元春年紀還小,又不是生不出來。再為了媵女的事和最有出息的大孫女起了嫌隙,那才是得不償失。賈母斷不會糊塗至此。
看著一屋子圍著賈母說恭維話的鶯鶯燕燕,鄔桐的心思不可避免地飛到了府外。好不容易來了一趟京城,周邊的好景緻怎麼也得去逛逛才是。
這不,剛從賈家回來兩日,就來了機會,兄妹四人集體出府遊玩。
“少爺,小的們在甘泉寺的後院禪房,收拾出了一個齊整院落,都佈置妥當了,小姐們可以安心入住。”
東郊,甘泉寺正門前,小廝全貴在馬車前躬身回稟。
林管家早在三人入住賈府後幾日就走了,林如海在江南還等著他管家呢,幾個小主子這裡一切安好,他留下幾個得力小廝,放心地回去了。全貴就是林管家手把手教出來的,最是機靈,鄔楊放在身邊做了跟班。
“去後院禪房。”馬車裡,鄔楊掀開簾子,看了一眼甘泉寺的大門。很普通的紅漆柳木門,甚至都不怎麼光鮮,匾額也是平平無奇,其上的字跡卻蒼勁有力,透著一股子睥睨天下的霸氣。
鄔楊放下門簾,回憶三王爺突然約他來這裡相見的經過。
已經快六月,離明年春闈還早,但鄔楊想一擊即中,每日讀書後,都會在申時左右去國子監周圍的茶樓,聽聽學子們的議論。
國子監裡有很多恩蔭的朝中官員子弟,訊息最是靈通,議論的很多朝廷大事,來龍去脈比邸報裡寫的詳細多了。
前幾日他正在角落裡獨自喝茶,津津有味地聽著鄰桌的議論。不成想茶博士倒茶時,小心地塞了張紙條給他,就約在城東甘泉寺。
京中的大廟很多,甘泉寺只是一個很小的廟宇,因寺廟中有一甘泉而得名。來這裡上香的人不多,但從禪房翹起的屋簷走獸就能看出來,甘泉寺不缺錢。沒想到,卻是吃的皇家飯。
鄔楊、鄔桐和鄔柏三人都知道來這裡的目的,但是林黛玉不知道,她只以為是姐姐想出來散散心,下車後還四處瞧呢,很是好奇的樣子:“這裡倒是有趣,只是這山也太矮了,沒甚意趣。不過比清虛觀和水月庵清淨,也還有些微可取之處。”
禪房是青磚黛瓦,泥鰍屋脊,房前屋後的古柏和青松很有些年頭,一看就是積年的老樹。風吹林動,混雜著山下小鎮的喧鬧,難得的既能遠離世俗煙火,又能時刻入世遊玩的地方。
鄔桐跳下馬車,深吸一口氣,伸手拉住探頭探腦的黛玉,笑著說:“別看了,先吃飯,午食後再去小鎮上瞧瞧。你來京城這麼久都沒出來過吧?京城的市井民情肯定也沒見過。”
此時黛玉也才不足八歲,吐吐舌頭,順著鄔桐的力道,進了禪院。
甘泉寺在京城東郊,坐馬車大概兩個時辰的路程,一早出發,到的時候正好吃午食。因甘泉寺不大,禪房說是一個院落,其實就四間房,哥哥弟弟一間,她和黛玉一間,男女下人們兩間,才堪堪住下。
寺廟的小沙彌送來齋飯,蕙香和全貴合掌,恭敬地接了,送到少爺小姐的房內後就退了出來。小主子們吃飯不要他們伺候,他們正好可以歇歇。
蘑菇鮮湯素面,素炒小青菜,再加一個紅豆酥餅,齋飯不說豐盛,主食、菜蔬、甜品都有,很齊全的一頓了。
午食後,鄔桐和黛玉帶上帷帽,在山下的小鎮上漫步。小鎮不大,人煙卻阜盛。不遠處就是大慈恩寺,當朝最大的寺廟,香火鼎盛,每日去燒香拜佛的貴人不少,搭著這人流做買賣的小商販絡繹不絕。
炊餅鋪子、豆花、包子、饢餅等吃食攤子最多。大慈恩寺裡禪房有限,主子們帶著貼身奴婢住進去祈福,其餘的下人們自然是自己找地方安置。小鎮就是做這些下人的生意。別小看這些跟著主子出來的奴僕,手裡的銀錢可能比有些大商戶還多呢。
鄔楊找了一間二層的茶樓,包了臨窗的雅間,兄妹四人倚窗看景。
林黛玉津津有味地看著下面,玩鬧嬉笑的小童,布衣荊釵卻不失潑辣的婦人,還有小販洋溢著熱情的吆喝聲,都令她覺得新奇,良久才側身對鄔桐感慨:“姐姐,以前竟是我誤了。從未想過出來看看,只一味地呆在後宅。如今出來才知天高地闊,自在非常。”
“那妹妹就多出來走走。妹妹是有大智慧之人,多出來走走,許是就得了什麼機緣也未可知。”鄔桐拍拍林黛玉的手,悄悄給樓下茶攤上坐著的柳瓊使個顏色。
不遠處的冷子興可溜達半天了,盯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