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自我介紹:“我叫李青,木子李,青山的青。”
婦人似乎不太喜歡兒子結交陌生人,卻也沒多說什麼,秉承著來者是客,請李青進門。
一邊埋怨兒子帶朋友回家,不提前打個招呼。
李青一向臉皮厚,也不覺不好意思,還有些自來熟。
海家是標準的農家房舍,院子比周圍要稍稍大一些,房子用料也要足一些,比村裡多數人家條件要好上不少。
不過,跟‘富’字不沾邊。
客堂,海瑞邀李青落座,接著,去東廚加餐。
李青閒著也是閒著,便禮節性的與海母聊一些家長裡短。
見他言談舉止,儒雅從容,像是個讀書人,海母的顧慮漸漸打消,態度也親近不少,話匣子逐漸開啟。
“小李你是金陵人?”
“嗯。”李青點頭道,“閒來無事,靜極思動,便想著走一走大明的大好河山,一路行來,獲益匪淺啊。”
海母疑惑問:“你這個年齡,不備科考嗎?”
“行萬里路,不亞於讀萬卷書,書我已讀了很多,民間疾苦卻沒怎麼體味過,想補足一下。”李青笑道,“我還年輕,不急。”
海母輕輕點頭,說道:“你家裡人可真開明。”
李青理解海母的意思,卻也不好道明實情,只是說:“如若不能體察民間疾苦,他日科舉做官,又如何能為百姓謀福祉?”
“李公子這話,字字珠璣。”海瑞端著一碟炒雞蛋,一碟青菜走進來,放在桌上,趁這間隙,對母親解釋道,“娘,這公子出身富貴,路過此地,見鎮上學塾教育貧瘠,欲資助一千兩紋銀。”
“多少?一,一千兩?”海母大為吃驚。
非是她以貌取人,李青這身打扮,怎麼也不像能拿出一千兩銀子的人,一千文還差不多。
“就是一千兩。”海瑞說。
李青呵呵笑道:“我家境還算殷實,於我而言,這不算什麼,家有餘財,資助一下也是應該。”
“這也……”海母還是難以平復,“非是老婆子多嘴,你這樣做你家人不會……”
“我家裡經營著海上貿易,也算得上日進斗金。”李青解釋說。
“這樣啊……”海母略微釋然,大明開海百餘年,海上貿易自然人盡皆知,也都知道很賺錢。
不過,如此富仁之人,卻是太少見了。
“原來小公子竟如此富貴……”
再看李青,雖是粗布麻衣,面上也滿是灰氣,可仍難掩白皙的面板,俊雅的五官,尤其是眉宇間的富貴之氣……
怎麼看都是顯貴之家的子弟。
“我兒海瑞高攀了。”
“哪裡哪裡,都是大明人,哪裡就高攀了?”李青輕笑說,“我們都一樣。”
見海瑞還欲再去東廚,李青說道,“這些就夠了,比我這一路吃的豐盛多了,別再忙活了。”
“這哪兒行?”海母正色道,“小公子如此善舉,海家怎可如此招待?”
“是這樣,下午還要去一趟縣城錢莊兌換銀子,我不認得路,需要海兄弟一起,晚了,只怕明日都不定能趕回來。”李青說道,“這一路,我一直在農家吃飯,粗糧鹹菜都能吃的津津有味,真的很豐盛了。再多,可真要浪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