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家長們幾乎都會看這樣的教育紀錄片,因為真實。
一個孩子的成長是多方面影響的,作為人之初學習的地方,幼兒園,孩子們的世界裡會發生各種各樣的事情。透過這個紀錄片,家長們發現,永遠晚去接孩子的家長,孩子從小班到大班會慢慢對等待這件事發現變化,有個永遠晚接的孩子便從小班的膽小,慢慢地變成了內向。
而一個孩子的暴力也是從小植入的,一個小班便欺負其他孩子的小胖子,在欺負了別人後立刻誣陷對方,說對方先動手,而讓人遺憾的是老師信以為真,批評了被欺負的小孩。
從此以後,事情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愛動手的小胖子越來越愛動手,而被欺負被誣陷的孩子越來越不敢跟老師彙報情況。
這些細節融合在幾集,三四年的時光,全天24小時拍攝,耗資巨大的剪輯讓新加坡的家長們看到了自己育兒的不足,也讓新加坡的幼師們看到了到底應該如何去教育孩子。
堪稱經典。
人,不是一生下來就會當父母的,是需要學習的。而紀錄片是最能深刻,真實地告訴家長們應該如何育兒的方式,會帶來反省和進步。
教育方面的紀錄片應該是每個國家必備的,應該是人之初的幼師都要學習的。
然後,帝國卻沒有。如果非說有的話,那還是幾年前湖南電視臺一項小學生紀實片,但也請了明星進去當老師,多了作秀的成分,而且僅僅一個月。
一個月,是看不到什麼的。
“什麼?帝國要拍這種紀錄片?”松下先生難以置信。
他難以置信,在他看來追求收益的急功近利到要每週,每個月計算企業經濟增長的低谷企業,那麼追求短期收益的帝國企業,居然會跑到志向塾拍紀錄片,僅僅是為了拍給他們剛剛成立的培訓機構的學生們看,作為學習資料。
“對,我們想拍一下。”高冷肯定地點了點頭。
“這很貴的。”松下說道:“上次德國一家電視臺來拍攝,他們也是想看看日本教育方面是否有可以學習的地方,來拍了一個月,耗資巨大。”
這種紀錄片非常昂貴。
單單要給塾的合作費就起碼百萬計,還有他要拍攝的這些孩子,每一個家庭都要去簽約,要支付一定的費用。
這還不算。
24小時全天拍攝,上百攝像頭的投入是小事,拍攝和剪輯才是大成本,鏡頭要隨著跟蹤的幾個孩子移動,這就需要一群工作人員在控制室裡三班倒時時控制鏡頭,而後期的剪輯則起碼得五十個人的團隊熬一個月才能完成,這又是一項大投入,畢竟這剪輯很要水平,值得我們學習的方向才剪輯進去,而一些弊端也得突出來,這樣才能達到學習的效果。
投入這麼多,剪輯起來約莫一個小時,給來星光集團培訓的家長們看,從日本小學生補習班看到我們應該如何去教育孩子。
帝國人不喜歡紀錄片,這在國際上都知道,一段時間內也淪為笑談。
無論是動物紀錄片,還是人文紀錄片,除了《舌尖上的中國》這種比較甜俗的紀錄片獲得了成功之外,帝國人拍一堆的垃圾片,也絕對不拍紀錄片。
動物世界,是引進國外的。
中國面向世界宣傳自己的紀錄片,是請bbc來拍攝的。
更不用說這種教育類紀錄片了,幾乎無人問津。
好在這幾年出了幾部紀錄片,可票房或收視率遠不如偶像片,這種環境讓松下以為自己聽錯了。
“對,我要拍紀錄片,跟新加坡那種一樣,您說一下合作的價格吧。”高冷微笑地說著,語氣堅定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