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笑了起來,對著那孩子用日語說了句什麼,那孩子站了起來畢恭畢敬地朝著高冷彎了彎腰,說了一串日文。
“他說,謝謝高先生的關心,他的目標,他的夢想就是東京大學,既然定下了這個目標和夢想,那麼拼到最後一刻都是東京大學,其他任何學校就不要去想才對,夢想,是沒有後退的道路的。”楊關關翻譯道。
高冷聽著,突然發現了帝國和日本文化的不同,雖然僅僅一水之隔,雖然同是一個文化發源,可經過漫長的歷史程序後,兩者的文化漸漸不同,日本有了日本獨特的文化,植入到他們民眾的心裡。
對於目標,對於夢想,我們有個說法叫:退而求其次。
而對於目標,對於夢想,刻板又嚴謹的日本人卻沒有退而求其次,定了這個,就是這個,哪怕你成績能上其他好大學,那你也不能鬆懈,因為你不能背叛你的夢想,夢想是沒有退路的。
“不能降低自己的目標,每一個學生定了自己哪個大學,就絕對不能任何任何原因而降低自己的目標,除非改得更高,退路是沒有的。”女生解釋道:“如果今天你因為熬不下去改成了容易一些大學,一旦你的目標,夢想是可以背叛的,那麼接下來你就會改動無數次,目標越來越低,這是不對的。”
高冷點了點頭。
聽上去嚴苛近乎變態,可也許就是這種不背叛夢想的思想,才讓日本在戰後,在被原子彈轟了之後,能快速崛起的原因吧:民族精神。
“這個觀念要適當地引入到我們國家,不這麼偏激,提煉一下。”高冷轉過頭對劉經理低聲說道。
劉經理連忙記錄了下來,深深地點了點頭,眾人在接下來的參觀中都顯得少言少語,培訓機構裡的年輕人身上那種氛圍讓人有種敬畏。
敬畏什麼呢?
敬畏他們明明都能進入到好學校,卻為了更好的學校埋頭苦幹,敬畏他們身上的那種刻苦。
遠不是媒體上的什麼日本年輕人冷漠,色情發達,之類。
國家的未來是在年輕人身上的,讓高冷覺得驚訝的是,這些高中生幾乎人人有夢想,十分清晰的夢想,與帝國高中生到高考結束要選擇專業了還一頭霧水不同,他們大部分都對自己喜歡的方向有著很明確的方向。
或許,高冷看到的是日本學生最上進的一批,畢竟能來這個塾補習的,都花了大價錢,是真心想學習的。
可不管怎樣,來志向塾學到了許多。
“現在兩點二十五了,高總,我們約好了兩點半會面,您現在可以上去了。”老者彎腰提醒。
跟志向塾負責人松下先生約好的是兩點半會面。
“他開完會了嗎?”楊關關問道。
“無論開沒開完,約好了兩點半,就是兩點半的,您放心吧。”老者笑容滿面,很禮貌地在前面帶路。
這一點,高冷一行人很相信,這種秩序性在高冷沒有來日本以前就早有耳聞,而來了之後更加加深了印象。
來志向塾除了考察學習,還有一個合作是高冷想談的:想拍一部對於日本補習方面的紀錄片,這個紀錄片不對外開放,僅僅是給星光集團補習機構的學生作為一種學習資料。
拍攝小學生補習的過程,定點拍攝十個小孩,從他們來到志向塾的第一天起開始拍攝,一直到補習結束,看看他們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您要拍記錄片?”松下先生聽到高冷這個專案之後,難以置信:“你真的要拍小孩子在補習過程中的紀錄片?”
高冷肯定地點了點頭,說道:“新加坡那邊跟您這邊合作拍攝過,德國,法國也合作拍攝過,您這邊能跟提供資源讓我們拍一下嗎?”
“對,新加坡在您這邊拍了很多次。”劉經理補充道。
兒童教育方面的紀錄片,在世界發達國家是必備的內容。新加坡在二十年前就開始做這件事,著名的一個紀錄片耗時五年,從孩子們步入幼兒園第一天起,選定了一個班級進行360度全方位拍攝,上百個隱藏攝像頭全天24小時拍攝,重點拍攝十個孩子在幼兒園的成長,最後剪輯成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