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州那邊有曹操坐鎮,什麼事情都相對要好處理一些,畢竟能夠拿定主意的人就在那裡待著。
但是荊州這邊就不一樣了,曹操雖然扔了個兒子過來,卻並沒有讓兒子接手指揮權的意思。
而擁有指揮權的陸離,也並不是什麼事情都可以指揮的。
權力的應用是需要分寸的,而且也不是人人都會無條件配合著你來的。
這邊要如何,那邊要怎樣,荊州本地的資源分配,與荀彧那邊的對接……
當初跟著劉宏,對著整個大漢指手畫腳的時候,好像都沒有此刻這般累。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陸離覺得應該是老闆不同的原因。
劉宏他對待很多事情的時候態度太過兒戲了,搞得好像陸離只要認真一點,就已經是多麼了不得的好人了。
反觀曹操,他本人就是一個認真的的人,陸離的認真不自覺的就被捲到了一個需要更高一個等級的程度。
雖然前者好像更輕松,但果然還是後者更加令人踏實。
掌權的人如果太過輕松,在這個時代往往是一件比較可怕的事情。
要麼就是他手裡沒有權力,沒有權力、沒有需要處理的事情,那自然是可以很輕松的。
要麼就是他不在意權力背後需要承擔的義務與責任,不管百姓死活,不管未來如何,那自然也可以很輕松。
陸離從來不喜歡劉宏的輕松,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喜歡此刻的忙碌。
說好的兩年滅孫劉,如今卻好像已經近在眼前了一般。
對於曹操而言,同時打孫劉並不是什麼特別艱難的事情,他如今有著最大的地盤,也有著最多的兵力,便是孫權、劉備兩者加起來,都比不上曹操擁有的兵卒多。
可兵卒多的同時,需要守衛的地盤也多,這就不免分散兵力。
考慮到北方幾郡與異族相鄰,守衛邊境的兵力是不能隨意輕動的。
所以曹操雖然擁有計程車兵多,可是能夠調動過來參與戰爭的卻並非全部。
反觀劉備與孫權,劉備那邊擁有的不多,卻全都在使用。
而孫權那邊,真的將對方給逼急了,對方絕對是不介意全部出動的,畢竟揚州東邊是海,不需要擔心蝦兵蟹將會跑來侵略漢土。
同樣都是水軍,孫權的水軍早幾年前便開始編練,而蔡瑁那邊的水軍承襲荊州以往的水軍。
可荊州以往的水軍是一個什麼水平呢,就這麼說吧,當初黃祖守江夏的時候,就不止一次的用過水軍,但一次都沒有成功擊敗過孫權那邊,最後能夠守衛成功,全都是靠著水軍身後堅固的城牆。
黃祖實際水平到底如何暫且不說,但實實在在的成績是擺在那裡的。
反觀蔡瑁,他現在的表現實在是讓人忍不住搖頭,只看如今的他,會讓人覺得他但凡不是出身蔡氏,他連跟黃祖比較的可能性或許都不存在。
現在因為孫權那邊兵分幾處,大家也不可能都專注於幫著對方擦屁股了,劣勢瞬間就凸顯了出來。
蔡瑁倒也不是那種完全沒有能力的人,畢竟當年也是幫助劉表平定荊州的人。
但是也不知道為什麼,自從放棄劉表、轉投曹操之後,他就表現出了一種嚴重的水土不服一般的能力失控。
或許是因為背棄舊主引來了壞名聲,蔡瑁很著急的想要表現自己,而這份著急落實在軍事行動中,那就是諸多的破綻。
非要形容的話,陸離感覺對方現在是心理問題帶動了能力的嚴重下滑。
可心理問題,他也不是心理醫生啊。
前世今生沒少遭遇言語攻擊,但大多都能完成自我調節的陸離,實在不太在行如何規勸別人。
這種事情,外力能夠起到的作用還是比較小的,主要還是靠自己堅強起來應對。
可惜以蔡瑁如今的情況來看,對方顯然無法在短時間內自我堅強起來,可孫權那邊不會給對方慢慢調節心理情況的機會,又或者說,這個亂世不會給人喘息調整的機會。
你不能適應它,你不能堅強自己,等待你的就只有失敗與死亡。
真要說輿論攻擊,蔡瑁遭遇的比起陸離與曹操,十分之一都沒有,可人與人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樣的,蔡瑁的承受能力顯然沒有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