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或者他其實壓根沒想過要投靠袁紹,想要憑藉著這個不靠譜的勸說被陸離“反向勸說”,順勢對著曹操投誠?
陸離:“議郎——”
未盡的話語截斷於對方拔出的匕首,陸離並無防備,對方出其不意的動手,不可謂不佔盡先機。
幸好對方不是什麼久經沙場的老手,這年頭雖然大家講究一個文武雙全,但也不是沒有偏科生,眼前的議郎顯然就更偏向於文士,武功方面欠缺了不止一點點。
也多虧陸離在成為衛尉之後,想著好歹要統領著不少人守衛皇宮呢,多少鍛煉了鍛煉,不然可能反應都反應不過來,直接就命喪當場了。
陸離會客的地方沒有什麼能讓人繞著跑的大柱子,但有些許障礙物,以及外面守衛著一位孔武有力的壯士。
躲閃之間,陸離這個時候突然挺能理解秦始皇的,雖然他的佩劍並沒有對方的那麼長,但這個機動性真的比不上匕首,尤其是兩人之間距離太小了,但凡停下來拔劍,那個功夫已經足夠對方將匕首送入陸離體內了。
石錘聽到動靜後迅速進來,他年紀或許大了,身手也比不上年輕時敏捷強大,因為這些年跟著陸離其實沒有太多的對敵機會,也不存在什麼經驗的沉澱與積累。
但當他出手,就讓人分分鐘明白當年張角在混亂地區行走的底氣之一為何。
如果非要說連呂布都要稍遜一籌,那就有些吹牛了,但雖然跟呂布那樣的超級天賦型選手沒法比,卻也可稱之為難得的猛將勇士了。
當鮮血從行兇者身上源源不斷的湧出,在劫後逢生的大起大落之餘,陸離心中忍不住為石錘感到可惜。
他有這樣的能力卻只寂寂無名的待在自己身邊,哪怕陸離是那個被對方保護的人,都忍不住想要嘆息這種資源浪費情況。
他不知道這是不是出於“吊橋效應”衍生而來的情緒,冷靜下來後,他又很清楚自己的想法有多麼的多餘。
他從來不是做決定的那個人,張角也不是,石錘自己才是。
彼之蜜糖,我之砒霜,對方選擇了自己的心之所向,陸離不過是他為心之所向應承下來的守衛物件而已。
陸離看著死不瞑目的刺客,以士人的身份行刺客之事,如果他沒有記錯的話,上一個遇到這種事情的人是董卓。
他看著衣服上被濺上的鮮血,換了件衣服後立刻朝著司空府趕去。
是為恩主複仇,只不過欺軟怕硬選擇了自己,還是想要幫著什麼別的人轉移注意力呢?
剛剛在生死邊緣上走了一遭的陸離,現在心髒冷硬的可怕。
他現在好像突然就理解了為什麼有些人會疑心病重,就拿他自己來說,經歷了這麼一遭之後,日後再有這般人要來見他,與他單獨說事情,他怕是都不會如今日這般輕易應承了。
人教人教不會,事教人一教就會。
曹操眼看著陸離頂著一張冷酷又蒼白的臉出現在自己面前,一時之間都有些驚住了,這是他從不曾見過的陸離。
曾經護送對方回鄉祭祖時,陸離在路上遇到不法官吏之時盡管也是毫不留情,但冷酷伴隨著的是憤怒、譏諷。
曾經先帝去後,陸離也表現過蒼白,但蒼白伴隨著的是悲傷與茫然。
唯獨不是現在這般,似是驚魂未定,又像是殺心頓起。
曹操上前握住陸離的手,觸感冰涼且帶著幾分濕潤,哪怕臉還努力板正著,可手似乎已經透過溫度與汗水透露出足夠的情緒。
曹操拉著他走入室內落座:“伯安怎這般?”
陸離反手握住了曹操的手:“明公,今日遇厄,險些再無相見之日。”
說著,從對方突然找到自己說有事要跟他講,再到對方以邀請他一起投奔袁紹轉移注意力,最後“圖窮匕見”,陸離半點不曾遮掩的說出了自己遇刺的全過程。
好似後知後覺,又好似知曉如今真的安全了,陸離心中突然生出了無限的後怕。
這種害怕中帶著人貪生怕死的本能,也帶著幾分延伸到後果上的巨大代價。
看起來他的死好像只是死了一個人,實際上他的死可能還牽連著一個世界呢。
這要是死在自己的莽撞下,死在自己的冒險中,哪怕是倒黴的死在戰場上,被流矢射殺,陸離都能認了。
唯獨這種,今日若真死在這種手段上,陸離真的死不瞑目。
現在行刺的人雖然已經被殺了,可這件事絕對不是死一個人就能算完的。
陸離說著自己遇到劉備感知到的異樣,說著自己對這次刺殺的猜測。
而曹操早在聽說刺殺之事後,便已是怒不可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