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怒不可遏
劉備完成今日“講學”便朝著宮外走去, 在宮門口迎面便遇上了在突擊檢查宮門守衛交接情況的陸離。
哪怕剛剛跟天子商議了相當要命的事情,此刻面對陸離,劉備也沒有表現出絲毫異樣之色。
在心理素質方面, 經歷頗多的劉備是真的有被歷練出來的。
兩人互相見禮, 一人繼續做事,一人則是繼續按照原定路線回家。
在擦身而過的那一瞬間,陸離心中微微一動,不由回身看向劉備離開的背影。
對方沒有表現出什麼不對,但他心裡莫名有種奇怪的感覺, 總覺得好像有點不對勁。
難道是因為他後世有關昭烈的相關記憶,讓他對劉備過於先入為主了,有事沒事的都覺得對方有事?
陸離緊盯著劉備離開的身影, 對方似乎有所察覺,轉身回視後正好對上了陸離看向他的眼神。
這要是在現代,微近視的陸離在隔著一段距離的情況下, 可能根本看不清楚對方的情況。
但此刻他對上那回視而來的眼睛, 將一切看的很清楚,對方的驚訝、疑惑與不解。
陸離沒有任何被抓包的慌亂或者不自在,只是笑著對劉備點了點頭,像是自己只是單純看看而已。
兩人都拿出自己的淡定跟對方演了一出若無其事, 至於彼此信沒信,那就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了。
如果想要刷歷史改變程度,對司馬家動手算是一種辦法,對著劉備與孫權動手也是 一種辦法。
如今劉備就在眼皮子底下, 曹操卻始終不曾動手。
而孫權,現在孫氏集團的掌權人還是他哥哥孫策呢。
陸離清楚那邊以後會給曹操造成的麻煩, 但現在這個情況下他們要是跑去打南邊,以後孫氏那邊確實不會成為曹操的麻煩了,他們或許會成為袁紹的。
敵方也好,己方也罷,如今總體目標沒有任何偏移,也沒有辦法産生偏移,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接下來不可避免的是袁曹之間的對抗。
雖然歷史上是魏蜀吳三分天下,但如今曹操是真的站在了臺面上,另外兩家還處於一個蟄伏狀態。
至於蟄伏的最後是破土而出、一飛沖天,還是幹脆利落的化作他人養料,誰又能說得清楚呢。
被所有人關注的袁曹雙方,袁紹那邊有個袁紹拖後腿,曹操這邊也有個天子在搞事情,內部情況四捨五入一下總結為打平。
而要看外部情況的話,袁紹那邊要防範邊境胡人,曹操這邊也得防一下南邊的孫策,都不算是特別太平。
再看其他,袁紹那邊兵多糧足,曹操這邊有對方不買賬的大義名分。
沒有親身經歷過的人,大多體會不到袁紹的坑人之處,體會過卻還待在對方那裡的不會往外宣傳自家明公的不是,離開那裡的就算宣傳也容易被當成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
人們對於袁紹的看法,正好印證了真理往往只掌握在少數人手中這一至理名言。
——在絕大多數人眼中,他們看到的袁紹是坐擁四州之地的北方霸主,妥妥的明主之相。
所以陸離其實並不意外有人會在袁紹與曹操之間更看好前者,他意外的是對方自己看好也就算了,怎麼還要來拉著自己一起去呢?
是我站的還不夠高,名聲還不夠大,所以你沒有聽說過我跟袁本初之間完蛋的有多徹底嗎?
做出這種荒唐事的人是議郎吳碩,陸離如果前世認真研究了這段時期的歷史,聽到這個名字怕是要立刻往皇宮所在的方向看上一眼。
因為在歷史中,對方正是衣帶詔參與者之一。
陸離雖然因為前世的缺課沒能在這方面先知先覺,但如今切實在參與這段歷史的他很清楚對方的某個身份——董承的心腹。
你要說董承的心腹因為曹操殺了董承,所以準備去投靠袁紹,陸離是相信的,這件事合情合理,完全不會讓人覺得這有什麼毛病。
畢竟這年頭政治生涯如何很大程度上是跟上司掛鈎的,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但大漢官場有的時候還真的有那麼點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意思。
像董卓那樣對昔日拔擢自己的上司動手的人,那真的是相當相當少見。
此刻面對前來尋找自己的吳碩,陸離認為對方想要投靠袁紹沒啥毛病,雖然他不可能就這樣放任對方去就是了,畢竟誰知道董承有沒有跟他說過什麼,把他放出去不相當於給袁紹那邊一個師出有名嗎。
所以問題就是出在這裡,他去就去了,為什麼去之前還要來找陸離呢?
對方但凡不是腦子被馬踢了,都不可能覺得陸離能夠被他這一點都不打動人的言語勸動吧。
如果他自己一個人偷偷走,說不定還真的能夠走掉。
可他偏偏來找陸離,跟狼人自爆一般說上這一大堆,難不成他覺得陸離拒絕了他就不好意思阻攔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