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看法不同
陸離或主動、或被動的擁有過很多朋友。
有如楊琦那般自來熟, 毫不吝嗇對於初至者予以幫助的。
有如董扶那邊年長似故人,最後因為理念不合一拍兩散的。
有如袁紹那般真假難辨,緣聚緣散後不能再見的。
還有如曹操那般, 巧合相交, 帶著幾分目的有意維持的。
或許還有如劉宏,自己也不清楚他們之間到底算不算得上是朋友的。
前面這些型別各有不同,但在年齡上都是大於陸離的,尤其是董扶,陸離前世今生加起來都比不過他。
對方離開洛陽後, 陸離就失去了他的訊息,還是在鄭玄這裡知曉,對方與劉宏同年而猝。
可郭嘉是不一樣的, 不止是年齡上的不一樣。
對方有著似乎可以洞察一切的敏銳感知與分析能力,一般來說,這種看你一眼就好像能夠看清全部甚至是將你的過去未來一併明瞭的人, 會讓你産生一種對於自我隱私保護的本能排斥。
但這種情況並未發生在他們兩人之間, 郭嘉從來沒有掩飾自己的洞察能力,卻也沒有因為這份洞察能力讓陸離感到任何的排斥或者不喜。
有些時候對方給陸離的感覺,就好像大家一起拍了拍前面那個人的肩膀,你看到我幹壞事了, 我也看到你幹壞事了,我們還都看到彼此看到彼此幹壞事了, 卻只是在前面的人回頭尋找兇手的時候,不約而同的做無辜狀。
一種讓人非常舒服的感覺,一種彷彿心照不宣的默契。
自從郭嘉發現了“天意作祟”後, 也不知是被點破後欲以巧合遮掩,還是知曉沒用後索性放棄, 反正他沒有再遇到那樣的情況。
有些事情要難得糊塗,可偏偏郭嘉實在聰明,他不僅聰明到作為當局者半點不迷惑,也能從告知後第二天鄭玄對他態度的隱隱改變猜到些什麼。
“天命”嗎,他倒是非常期待。
雖然兩人第一次見面是在田地之中,郭嘉還主動說要幫忙,但是都不是在熟悉了之後,而是他自初見之後,從來不會在陸離出去幹農活的時候跟著一起。
委屈自己做自己沒有特別喜歡做的事情以迎合對方,這不是朋友之間相處的道理。
當然了,他自己不喜卻也不會攔著陸離去做,不會說這樣的事情不是你這樣的存在應該做的正事。
而且他雖然不喜歡去種田,卻對陸離的養雞場頗感興趣,不僅感興趣還真的幹實事,在親身下場後,郭嘉很快總結出了一套如何轉移母雞注意力,更好更快拾雞蛋的方法。
眼看著未來謀算人心的鬼才,現在在這裡跟雞鬥智鬥勇也鬥得頗為有模有樣,陸離實在很難忍住不笑。
而且明明都是同一套辦法,其他人做起來就是沒有郭嘉那麼閑庭信步、遊刃有餘,可能是因為只學會了辦法,而沒有學會思考模式吧,甚至經常出現在拾雞蛋的過程中跟母雞來個面對面,然後就是一場“大戰”。
在做這些在陶謙看來妥妥的不務正業之事之餘,他們也會一起跟著鄭玄學習,會複盤曾經發生過的那些著名戰役,分析裡面的廟算謀劃,攻城攻心。
在這方面,兩人顯然各有所長。
郭嘉長在他真的對人心把握到像是擁有讀心術一般,其中的各種根據人的性格産生的推理判斷,以及攻心想法,讓陸離不由嘖嘖稱奇。
而陸離則是長在學識廣泛,條理清晰,他連其中某個沒有多出名的副將的手劄中如何記錄這件事情的,都能夠娓娓道來。
他甚至能夠精準說出某次看似不起眼的糧草運輸中,具體的發放、路上的消耗,甚至是環節上的貪汙。
其精準程度,哪怕是讓當時專門管理此事的官員出來,都不一定比得上陸離說的準確。
而那能夠精確到官職門戶的貪汙資料,都讓人忍不住懷疑陸離是不是在分贓現場見證過,又或者是不是無意中挖出過那些人藏起來的賬本。
死讀書不是什麼值得推崇的事情,但你要是能讀到這種近乎百科全書的資料達人地步,那可就了不得了。
況且陸離也不是完全死讀書,郭嘉覺得對方的某些看法真的相當精妙,精妙到有種與這個時代格格不入的美。
如果說郭嘉是透過對掌權者以及對於戰爭具有決策權人物的性格分析,來剖析其中某些決策的産生,以及必然會存在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