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登基得有所表示。
四民大會推舉女皇,女皇也得給四民大會一些東西,這種禮尚往來是必須的,英國就是這樣在一次次禮尚往來中走到君主立憲的。
所以他們就喜歡從外國找國王。
外國國王給的多啊!
朱慈烺一干犯人迅速被帶走,緊接著臨時搭建的審判臺拆除,恢復成原本的發言席。
然後女皇站在了發言席上。
多少有些拘謹的女皇,已經匆忙換上了龍袍,不過因為不是祭天這樣的特殊場合,不需要袞冕,同樣不是出征也不需要皮弁,只是最普通的朝服。也就是烏紗翼善冠,再加上四團龍袍,雙肩加日月,但不是楊慶一直深惡痛絕的明黃,那個顏色看著真很醜。事實上明朝皇帝朝服並沒有顏色的限制,最初的確用黃色,但後來反而紫色最高等,但因為大明火德色尚赤,紅色用的其實最多,其他顏色也可以。
不過女皇穿了一身紫色。
畢竟這裡放眼已經一片紅色,她想特殊些還是紫色,紫色四團龍袍雙肩擔日月,頭戴黑色烏紗翼善冠……
可不是金絲。
那東西是死人戴的。
女皇放眼四望。
最近處是四民代表,兩百九十九名四民代表環繞在四周,而上層那些空著的席位,則全被看熱鬧的百姓佔據,同樣過道上也擠滿了人。而四民大會堂外面廣場上,則完全可以說人山人海,一面面紅色旗幟飄揚在半空中……
“大明的人民們!”
她緩緩說道。
“朱氏本淮右布衣,太祖以異族荼毒華夏殘虐人民,故起兵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為人民所推以主華夏,然後世子孫漸忘其本,遂以萬民之主而自居,延至今日已近三百載。其間執政無方,貪賄橫行,使百姓飢寒交迫以至天下大亂,此雖非朱氏一家之責然朱氏亦難辭其咎。
北都之變亦朱氏自取。
幸賴昊天上帝之恩,先帝於危難間幡然醒悟,避之南都與秦王定君臣之約,弭兵以使百姓休養生息。
天下賴之差安。
然先帝中道崩殂,秦王大軍威逼南都危如累卵,倉促間媺娖為人民所推監國以攝國事,本為權宜之計,不過守社稷以待家兄,幸賴賢臣之助上下同心,遂使大明有今日之強盛。
然媺娖終究婦人。
故迎家兄以歸,欲退居閨中從此不問外事。
不想家兄為奸人所惑,忘先帝之教誨,勾結建奴欲亂天下,媺娖以為此時朱氏之祚終矣,人民將另擇賢能以為華夏主,不想人民未棄朱氏,依舊以國家相托。自今日起朱氏所有皆人民所賜,感人民之恩,媺娖於此以昊天上帝為證,與人民訂立盟約,自此之後皇位繼承,皆由人民主之。若日後朱氏子孫無能,人民棄朱氏則朱氏退而為民不得相爭,後世朱氏子孫不得違此盟約,違者人神共誅之。”
她很是堅決地說。
四周一片議論之聲。
這意思就是以後皇位繼承人必須得四民大會同意,只有四民大會同意的人才是皇位繼承人。
無論他是不是姓朱。
呃,他可以姓楊。
話說女皇陛下也是很狡猾的,這個看上去大義凜然的盟約,說白了就是為自己的兒子繼位先鋪好路的,反正只要人民不要朱氏後人,那朱氏的皇位繼承權就沒了。
請注意!
她說的可全是朱氏。
她可沒說以後楊氏也必須遵守這個盟約,她說的也是朱氏所有皆人民所賜,但她可沒說楊氏所有皆人民所賜,以後她的兒子繼位後,完全不需要遵守這份盟約,她的兒子又不是朱氏,根本不需要管這份盟約。但無論她的小心思是什麼,此舉卻依舊在事實上授予了四民大會選擇繼承人的權力,讓大明跨越到了光榮***,也就是威廉搶他舅舅兼岳父王位後,跟議會籤的那份王位繼承法。
王位繼承人的選擇權不再歸皇帝本人,而是由議會決定。
或者說……
皇位是四民大會授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