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正說著呢,有人噓聲道:“小聲點,有人過來了。”
“都給我散開!”一群精壯漢子手持火把,氣勢洶洶地撞進人群。
被撞倒的百姓爬起身來,正準備破口大罵,可看到這群人的著裝時,又把想說的話吞回獨自,悻悻地退回到路旁。
這群人正是去而復返的王家家僕。
一個領頭的人冷笑:“我家主人有令,要讓這夥賊人屍骨無存!”
他的大手一揚,手持火把的王家奴僕先將火油灑在屍體上,然後點燃,剎那間火隨風動,風助長了火勢。
伴隨著‘滋滋’聲,一陣令人作嘔的臭味迴旋在四周,圍觀的人群紛紛掩著口鼻離開,只有一位老者堅如磐石,一動不動。
他靜靜地看著這一幕,心中燃起滔天烈焰。
朔方三封,呂布率領大軍北行,雖然已經開春,但塞北依然荒蕪寂寥,渺無人煙,所經之處盡是殘垣斷壁,墳冢多如牛毛。
被徵調的番兵在午時離開隊伍,回到他們賴以為生的草原,呂布只在三封停留半天,也繼續向北行軍。
距離臨戎越近,將士們的心就越急切,路上遇到的行人也越來越多。
在道路泥濘的官道上,一隊衣衫襤褸的難民逶迤前行,春雨溼透他們頭髮和肩背,當看到有大軍行軍時,行人紛紛避讓,目露尊敬。
“爺爺....我餓。”說話的女童面孔骯髒,一雙大眼睛失去光彩。
“再忍忍,等到了城裡就有熱湯喝了。”老人偷偷擦拭眼角。
“會有烙餅嗎?”小女孩仰著臉詢問,眼中盡是期盼之色。
“有,還會有肉餅呢。”老頭望著前方巍峨的城池,並不知道有什麼等著他們。
作為普通百姓,他們的人生就像一片風中的落葉,飄飄蕩蕩,不知何時而起,何時而落,他們只想活下去,哪怕是卑微的活著。
“拿著!”一個帶著體溫的烙餅塞到小女孩手裡,小女孩抬起頭,看見的是一張英武的面孔,上面的一雙眼睛非常明亮。
“將軍,這如何使得..........”老頭訥訥地推辭,與其說是推辭,倒不如說是恐懼。
“老伯,你們從何處來?又到何處去?”張遼翻身下馬,也將烙餅塞給老頭。
老頭顫巍巍地回答:“將軍......我們都是北地逃過來的。”
“北地?千里之遙,你們是如何過來的?”
“走過來的,聽說呂將軍治下有方,百姓們安居樂業,雖是萬里,我們也願意來。”老頭看向臨戎方向,目光裡帶著憧憬。
“難道這就是所謂的民心所向?”老頭的話迴盪在呂布耳邊,餘音嫋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