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自我意識”就是“意識”,“感官世界”的整個範圍都被保持著作為它的“記憶或經驗”;
“感官世界”對自我意識說來是有持存性的,再能刺激自我意識不停進化演變;
對“感官世界”的反饋,自我意識就是慾望的表達;
意識,作為自我意識,在這裡就擁有雙重的“分析目標”:
一個是直接的感覺和知覺的“外在”,
另一個就是意識自身。
自我意識在這裡被表明為一種“運動”,在這個運動中它和它的“分析目標”的對立但又統一,而它和它自身的等同性或統一性建立起來了。
……
當皮皮的“自我意識”對它本身進行分析的時候,它覺察到一個特殊的存在:皮皮自己的生命!
這是一個幾乎跟“自我意識”共存亡的“存在”;
為什麼說“幾乎”共存亡?
請參考腦死亡,植物人等等,……
或者……燒麥怎麼敢確定,人死後,“自我意識”會完全“消失”?
說不定,它會變成另一種形式存在,只不過,那種形式的存在無法向我們反饋這個資訊……
……
當皮皮的“自我意識”被當做不同於他“生命”的東西來分析的時候,關於“肉體”和“精神”的論題,第一次出現在皮皮的“自我意識”中……
……
但從“感官世界”得出的“慾望”來看,肉體和精神,又是統一的:
餓的時候想美食,
困的時候想躺著;
有那種慾望的時候去按摩房找小姐姐聊一會兒天,那些小姐姐們一個個都是很善良的人,不圖房子不圖車,只需幾百塊,就能負距離交流,如此善良而不貪心的女人,在現在拜金的社會中,簡直是濁世中的一股清流……
……
這些方面,“肉體”和“精神”是統一的!
這個統一,同樣是“自身”對“自身”的排斥;
於是,這個概念就分裂為“自我意識”與“生命”的對立;
這個對立統一會極大程度上體現出來:
“自我意識”具有多少獨立創造性,“生命”自身也同樣具有多少獨立創造性,比如這個老馬和那個老馬。
如果“自我意識”是一個混吃等死的狀態,那麼它對應的“生命”也就成為一個“造糞機器”!比如某些拆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