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話,電話那頭的葉正國頓時一愣,隨後就聽他反問了一聲“易你是怎麼知道那名老人的?”
聽著葉正國這話,周易頓時發覺了那名老人背景的不簡單,因此周易只是稍稍隱瞞了鬼差的事,便將那名老人死期降至,卻因心頭生有執念,而魂魄不得解脫之事。
葉正國聞言隨即在電話那頭一嘆,解釋道:“那名老人起來,或多或少也和你們正在調查的事有些關係。”
隨後,在葉正國的解釋當時,周易這才知曉這名老人來頭之大。
原來這名老人就是當年抗戰結束之後,旅大市臨時市醫院的院長,也就是將院址設在藤山病院舊址的時候的醫院管理人。
而這名老人之所以能當上院長,除了他本身過硬的從醫經驗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從抗戰之初,就已經以身作則,主動申請加入了戰地軍醫的行列。
所以他們對於老人的身份絕對的信任,絕不可能是細作之類。
除此之外抗戰期間,老人除了救治過不少傷員之外,也管理過不少隨行軍醫,所以對於管理調配也有一定的經驗。
因此,選擇老人當院長本也是無可厚非之事。
不過也正是因為這件事,反倒成了一個禍源的開端。
之前也過,由於戰爭的緣故,給當時的許多人造成了心理陰影,甚至是精神疾病。
而旅大市政府為了方便管理這些精神疾病患者,便將他們集中到了藤山病院的一棟大樓內,實行統一治療。
但是由於精神疾病的病人情緒不穩定性,再加上當時對於精神疾病的不瞭解,以至於絕對部分醫護人員都不願意jinru,那棟他們聞之色變的恐怖大樓。
為此,作為臨時市醫院院長的老人不得不在這件事上起一個帶頭作用,當然這個帶頭並不是老人jinru大樓,簡單的照看這些病人就可以了。
老人是一名醫生,還是醫院的院長,治病救人都屬於他的本職工作,因此他這麼做都是無可厚非的。
所以,為了起到一個良好的帶頭作用,老人的女兒便主動申請,要jinru精神病人所在的大樓,並且長期在大樓裡照看,幫助這些患者。
作為一個十八九歲的姑娘,為了不讓父親為難,能有這種覺悟,已經實屬難能可貴了。
而老人這邊,雖然他十分疼愛女兒,尤其是妻去世之後,他對女兒更是照顧有加,不忍心把女兒往火坑裡推,但是他也知道,如果這次女兒不起到一個帶頭作用主動獻身,是很難推動工作的發展的。
為此,他也只能忍痛,同意了女兒的申請。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