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歷史軍事 > 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 > 第四十四章 武唐臣將——李善、武元慶、王方慶等

第四十四章 武唐臣將——李善、武元慶、王方慶等 (第1/2頁)

推薦閱讀:

李善,揚州江都人,方雅清勁,有士君子之風,歷官太子內率府錄事參軍、崇賢館直學士、兼沛王侍讀、潞王府記室參軍、秘書郎、經城令。坐與賀蘭敏之周密,配流姚州,後遇赦還,以教授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所編《文選》為業。

李元素,亳州譙縣人,武周時期宰相,中書令李敬玄之弟,出身趙郡李氏南祖。起家武德縣令,遷尚書左丞,得到武則天信任,拜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加銀青光祿大夫,位列宰相。捲入謀反案,坐罪冤殺,唐中宗復位,平反昭雪。

李元軌,本名李元璹,隴西狄道人,唐朝宗室大臣,唐高祖李淵第十四子,母為張美人。多才多藝,深受李淵寵愛,冊封蜀王,迎娶侍中魏徵之女為妻。歷任壽州、絳州、徐州、定州刺史,抵禦突厥進攻,唐高宗去世,連同侍中劉齊賢負責陵墓事務。捲入越王李貞叛亂,坐罪流放黔州,自殺於陳倉,改為虺氏。唐中宗復辟稱帝,恢復李元軌生前爵位,還復李姓,陪葬於獻陵。

李元嘉,隴西狄道人,唐朝宗室大臣、畫家,唐高祖李淵第十一子,母為宇文昭儀。勤奮好學,工行草書,喜歡繪畫,先後受封宋王和徐王,授潞州刺史,授右領軍大將軍,迎娶宰相房玄齡之女,進封韓王,授滑州都督。修身潔己,內外如一,唐高宗時期,累轉澤州刺史。唐中宗即位,加授檢校太尉、定州刺史,轉絳州刺史。被誣參與越王李貞之亂,坐罪自殺,終年七十歲。神龍元年,追復官爵,陪葬於獻陵,第五子李訥嗣位。

李遊道,武周宰相,出身趙郡李氏南祖,遭酷吏王弘義誣陷,被流放嶺南。早年曾任司刑卿、檢校陝州刺史,武則天任命李遊道為冬官尚書、同鳳閣鸞臺平章事。李遊道與袁智弘、王璿、崔神基、李元素等人遭到酷吏王弘義誣陷,被流放嶺南。

李道廣,本姓丙,滑州白馬縣人,唐朝時期大臣,太常李寬的兒子,宰相李元紘之父。門蔭入仕,累遷汴州刺史,恩威並施,稱為善政,入為殿中監、同平章事,冊封金城縣侯,卒於任上,贈秦州都督,諡號為成。

李靈夔,隴西狄道人,唐朝宗室大臣,唐高祖李淵第十九子,母為宇文昭儀,韓王李元嘉同母弟。少有美譽,精通音律,愛好學問,工於草隸,和同母兄韓王李元嘉特別友愛。貞觀年間,歷任魏州、幽州、兗州都督,冊封魯王。高宗時期,累遷定州刺史,唐中宗即位,授太子太師,遷邢州刺史。參與越王李貞之亂,坐罪流放振州,途中自殺,改為虺氏。神龍初年,恢復本姓,追贈司徒、兗州大都督,陪葬於獻陵。

武元慶,幷州文水人,唐朝外戚大臣,高宗時期,武則天成為皇后,作為外戚,授宗正少卿,外放龍州刺史,病卒於任上,武則天稱帝建立武周,追封武元慶為梁王,諡號為憲。

武元爽,幷州文水人,唐朝外戚大臣,應國公武士彠之子,一代女皇武則天異母兄,母為相里氏,母親去世後,無禮於繼母楊氏。高宗時,門蔭入仕,授安州司戶參軍,武則天成為皇后後,授少府少監,遷濠州刺史,坐罪流放振州而死。武則天稱帝后,追封魏王,諡號為德,其子武承嗣嗣位魏王。

武順,字明則,幷州文水人,唐朝女性歷史人物,應國公武士彠之女、武則天同母姐姐,母為榮國夫人楊氏。早年嫁給豫州參軍賀蘭安石,育有兒子賀蘭敏之,女兒魏國夫人賀蘭氏,經常出入宮禁,陪伴妹妹武則天,得到唐高宗李治尊寵,受封韓國夫人。武則天稱帝后,追贈長公主,陪葬於順陵。

武惟良,唐朝時期的歷史人物,武則天的族兄,曾出任衛尉少卿,始州刺史等職。武則天為皇后,惟良為衛尉少卿,後為韓國夫人所陷,出任始州刺史。時韓國夫人女賀蘭氏在宮中,頗承恩寵,武則天意欲除之,因使惟良、懷運等人獻食,則天密令人以毒藥貯賀蘭氏食中,賀蘭氏食之,暴卒,歸罪於惟良、懷運,乃誅之

武懷運,武則天族兄,武則天為皇后時,懷運由瀛州長史提升為淄州刺史,後為韓國夫人所陷,出任龍州刺史。乾封元年,時韓國夫人女賀蘭氏在宮中,頗承恩寵,武則天意欲除之,因使惟良、懷運等人獻食,則天密令人以毒藥貯賀蘭氏食中,賀蘭氏食之,暴卒,歸罪於惟良、懷運,乃誅之。

王方慶,本名王綝,字方慶,雍州咸陽人,祖籍琅琊臨沂,唐朝武周時期宰相,東晉丞相王導十一世孫,著名藏書家。出身琅琊王氏,起家越王李貞參軍,平定越王之亂,遷廣州都督,轉洛州長史,封石泉縣子,拜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成為宰相。年老退居二線,授秘書監,監修國史,廬陵王復立為皇太子,授檢校太子左庶子。博學經世,熟於朝章,著書200餘篇,精通《三禮》,留下《雜禮答問》。

王弘義,冀州衡水人,唐朝武周時期酷吏。透過告密,授遊擊將軍,遷殿中侍御史,轉左臺侍御史,專門羅織罪名,誣告宗室和重臣,人稱“白兔御史”,坐罪流放瓊州,遭到侍御史胡元禮搒殺。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王璿,字希琢,以營繕大匠出任夏官尚書、同平章事,但馬上被左臺侍御史王弘義羅織罪名陷害,被流放嶺南,死後贈越、衢、溫、婺等四州刺史。

王德真,字德真,京兆郡霸城縣人,唐朝時期宰相,嶽州刺史王武宣之子。起家唐高祖挽郎,授密王李元曉府典籤,歷任太子舍人、兵部員外郎、吏部郎中、乾封縣令。高宗時期,授中書舍人,遷戶部侍郎,累遷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成為宰相,出任相王長史。出任同州刺史,坐罪流放象州,最終卒於流放地,神龍革命後,恢復名譽官爵,追贈尚書左僕射,歸葬於神禾原。

高德武,又名高仇須,是高句麗寶藏王的第三個兒子,為武則天侄兒建安王武攸宜的外甥。被武周任命高德武接管安東都督府都督職位,部分歷史學家稱高德武在安史之亂後,建立了小高句麗,由於安史之亂和渤海國給唐的壓力,唐在原高句麗故地危機重重。在此背景下,高德武宣佈反唐廢除安東都督府建立小高句麗,小高句麗與渤海國保持著很好的關係。渤海國大仁秀執政期間,小高句麗被渤海國吸收。

高子貢,和州歷陽人,遍涉六經,尤精《史記》,歷秘書正字、弘文館直學士,不得志,歸鄉里。徐敬業起兵反,敬業弟敬猷率五千兵逼和州,子貢率鄉人數百拒之,以功授朝散大夫,拜成均助教,東莞公融曾為和州刺史,從子貢受業。諸王謀匡復唐業,起兵討武,融令黃公撰與子貢結交,推子貢為謀主,則天召宗室朝明堂,子貢告融,往必死,融遂不赴,及越王貞、琅邪王衝起兵反,融倉猝不能應,為官屬逼,執衝所遣使者上告,擢拜右贊善大夫,尋為同黨所引,戮於市,子貢亦伏誅。

上官庭芝,本名上官純,字公璧,別字庭芝,天水上邽人,中書令上官儀長子,著名才女上官婉兒之父。初以門蔭,選為周王李顯府屬,替唐高宗草擬廢后詔書,得罪天后武則天,被誣陷教唆陳王李忠謀反,下獄而死。女兒上官婉兒成為唐中宗昭容,草擬製誥,因此追贈上官儀為中書令、秦州都督、楚國公,上官庭芝為黃門侍郎、岐州刺史、天水郡公,令以禮改葬。

阿史那斛瑟羅,西突厥繼往絕可汗,阿史那步真之子。武則天為了加強對西域的控制,冊封為蒙池都護、繼往絕可汗兼右衛大將軍,統轄弩失畢五部。由於後突厥和吐蕃的攻擊,阿史那斛瑟羅率所部投靠內地,拜右屯衛大將軍,改號竭忠事主可汗。武則天再次任命司禮卿兼蒙池州都護、竭忠事主可汗阿史那斛瑟羅為左屯衛將軍,仍立平西軍大總管,還鎮碎葉。不過,突騎施烏質勒興起,斛瑟羅入朝後,不敢再回到西域,烏質勒於是全部吞併了斛瑟羅原有的領地。

歐陽通,字通師,潭州臨湘縣人,唐代宰相、書法家,太子率更令歐陽詢之子。門蔭入仕,起家秘書郎,遷中書舍人,歷任懷州刺史、衛尉卿、殿中監、兵部尚書、太常卿、刑部侍郎、金紫光祿大夫、同平章事,冊封渤海縣子,授禮部尚書,反對擁立武承嗣為太子。為酷吏來俊臣陷害處死,工於楷書,繼承父法,筆鋒險峻,父子合稱“大小歐陽”,傳世作品有《道因法師碑》《泉男生墓誌》等。

劉禕之,字希美,臨淮陽樂人,唐代宰相,弘文館學士劉子翼之子。少以文藻知名,起家宋州參軍。入選北門學士,同撰《列女傳》、《樂書》等共千餘卷,參決政事,坐罪流放。投靠武后,授中書舍人、相王司馬,唐睿宗李旦即位,參預其謀,擢中書侍郎、同平章事,賜爵臨淮男。武則天臨朝,倍受信任,成為宰相,私議返政,坐罪賜死,時年五十七歲。

裴居道,絳州聞喜縣人,外戚大臣,孝敬皇帝李弘的岳父,尚書左丞裴熙載的兒子。出身河東裴氏東眷房,憑藉門蔭入仕,累遷左金吾衛將軍,嫁女於太子李弘。唐睿宗第一次即位,歷位侍中、中書令、同平章事、太子少保,受封翼國公。受到酷吏誣陷,下獄處死,時年六十二。

裴行本,唐朝大臣,出自河東裴氏南來吳裴。祖父裴獻,隋朝扶州刺史,臨汾郡公、父親裴義山,時任冬官侍郎的裴行本,被任命為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和宰相狄仁傑、任知古、司禮卿崔宣禮、前文昌左丞盧獻、御史中丞魏元忠、潞州刺史李嗣真,被武則天手下酷吏來俊臣彈劾謀反。由於狄仁傑將一份表章藏在衣物中讓家人帶回,得以向武則天澄清眾人並未謀反,眾人免於一死,但仍被流放。來俊臣說裴行本罪惡尤重,應當處死,秋官郎中徐有功反駁,以為“明主有使使臣下再生之恩,來俊臣不能順勢促成,有損君王的恩信。”

泉獻誠,高麗人,高麗大莫離支泉男生之子。高麗內亂,獻誠奉父命來唐求援,拜右武衛將軍。高麗平,居唐,官至右衛大將軍兼羽林衛。

丘神積,字神積,河南洛陽人,唐朝武則天時期酷吏,譚國公丘和之孫,右武侯大將軍丘行恭之子。以門蔭入仕,拜左金吾衛將軍,殺害章懷太子李賢,遷疊州刺史。武周建立後,深受武則天的寵信,拜清平道大總管,平定琅邪王李衝起義,殺良冒功,遷左金吾衛大將軍。前往豫州,鎮壓越王李貞起兵。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岑長倩,鄧州棘陽縣人,唐朝宰相,中書令岑文字之侄,早年父母雙亡,由叔父岑文字撫養,進封兵部侍郎、同平章事,參與朝政,累遷中書令,征討越王李貞之亂。拜右相,冊封鄧國公,權勢僅在梁王武承嗣之下,加位特進、輔國大將軍。反對冊立魏王武承嗣為皇太子,得罪了武則天,罷為武威道行軍大總管,遠征吐蕃,坐罪謀反,下獄誅殺。

崔神基,貝州武城人,武周時期宰相,御史大夫崔義玄之子,出身清河崔氏南祖崔溉支系。授鴻臚卿、同平章事,受酷吏王弘義誣陷,坐罪流放嶺南,唐中宗復位,授大理卿,卒於任。

衛遂忠,河東人,武周時期官員,與來俊臣交好,衛遂忠的名望雖不顯赫,但是很好學,很有辯駁之才。有一天,衛遂忠酒酣之後到來俊臣家去,當時來俊臣正與妻子的家人設宴聚會,守門人欺騙他說來俊臣出去了,衛遂忠知道他是說謊,便闖了進去,把他謾罵羞辱一頓。來俊臣由於在親戚面前遭人謾罵而感到羞恥,便指使人毆打他並把他反綁起來,很快又放了他,但是從此結下了仇隙,當來俊臣將要羅織罪名誣告武姓各王以及太平公主、張易之等人時,衛遂忠先揭穿了他的陰謀。

最新小說: 我在隋唐種田稱王 三國之群雄召喚系統 大隋至尊小紈絝 三國之我去買個橘子 三國無雙之王道能臣 思歸路 快穿歷史之神術系統 帶著網購闖夏朝 域外天魔搞事日記 天飛傳 扶宋從皇帝住我家開始 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 帶著實驗室種田 明朝不好混 千古名將曲 從軍火庫開始統治異世 春秋:中興之主 身邊有鬼 我在隋唐收集詞條,無敵天下 朕要抓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