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正之:“如此甚好!慎重起見,此事你我最好暫不上報,咱們暗中觀察一段時間,看有沒有發現。”
元睿:“對!萬一冤枉了好人,你我便是大魏的罪人了。”
“呃……”周正之慾言又止。
元睿:“周公可是擔心本王礙於與李恢幼女的關係而影響斷案?”
周正之長嘆一聲:“世事往往便是這樣,總要逼人在情與理之間做個抉擇,殿下是明白人,國法與私情,孰輕孰重,應該早已瞭然。只是話雖如此,真到了面對抉擇的那一刻,仍是會令人痛澈心脾……”
元睿:“周公放心,本王知道該怎麼做。”
轉眼已是重陽佳節,為了轉移權貴們的注意力,同時也營造一個昌盛祥和的氛圍以安定人心,太后特意命人在華林園中收集了各式菊花,邀請洛陽城中的王侯公卿們攜家眷前來賞菊。
自上次在四通市與崔佳人匆匆一面,元曜便一直對她念念不忘,這次聽說崔玄會帶她一同前來,足足興奮了好幾天。不過也有令元曜意外的事,元睿居然找了個理由沒來,平日裡他對這類風雅之事可是最是積極了。為了這事,李麗華這一整日都意興闌珊,還以為元睿是故意避她才不來的。
此次華林園中的菊花,縱然是角落裡的一叢小雛菊,都是經過精挑細選才陳列出來的,此刻百花競相怒放、爭奇鬥豔,加上貴婦少女們穿插其中,與鮮花交相輝映,更是給人一種如在仙境的感覺。
茫茫花海之中,元曜一眼便找到頭插茱萸,一臉陶醉的崔佳人。佳人賞花,卻不知自己也是別人眼中的風景,元曜輕輕來至崔佳人身旁,低聲吟道:“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
崔佳人一驚,這才注意到元曜,忍不住接著吟道:“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傑,陛下也喜歡陶潛的詩麼?”
其實元曜是聽元睿說起崔佳人對陶潛的詠菊之詩情有獨鍾才臨時背了幾首。好在前幾日元睿因為遲遲沒有兌現將崔佳人約出來的承諾,作為補償向他透露了一些關於崔佳人平日的愛好習慣,不然要是崔佳人早幾天這麼問,只怕他連陶潛是古人還是今人都說不上來,此刻卻一本正經道:“百花都愛爭春,唯有菊花傲霜怒放,實是令人感佩!”
崔佳人:“所以菊花才被譽為花中君子,就如同陶潛一般,卓爾不群。”
二人越談越投機,不覺忘了時間。忽然身旁響起一個語帶嘲諷的聲音:“陛下真是好興致,不知是看花呢,還是看人?”
二人被這突如其來的聲音嚇了一跳,回頭見是胡碧珠,元曜輕聲朝崔佳人道:“咱們換個地方賞菊!”
此舉更是激怒了胡碧珠,上前一把折斷他們面前的菊花:“只要美人在側,有沒有花對陛下來說又有何區別?”
崔佳人察覺到氣氛不對,忙解釋道:“您就是皇后吧,皇后您誤會了,臣女與陛下只是湊巧閒聊了幾句而已。”
胡碧珠根本不聽她解釋:“你是何身份?本宮與陛下說話,哪有你插嘴的份!”
崔佳人尷尬地呆立一旁,想再解釋又不被允許,只好告退而去。元曜此刻暗藏已久的怒火終於爆發,指著胡碧珠罵道:“你這瘋婆子,撒潑也不分個場合!”
胡碧珠:“我撒潑總好過陛下你與人野合!”說著又動手扯起園中其它菊花,“賞什麼菊?都是藉著賞菊的名頭行汙穢之事罷了!”手到之處,落下一地豆芽般的花瓣。
受邀的百官見皇帝皇后鬧了起來,紛紛藉故離去,除了元曜與胡碧珠,最後只剩下聞訊而來氣得嘴角抽搐的太后及其隨從,一場盛會就此不歡而散。太后命人制止胡碧珠:“哀家怎麼就選了你這麼個皇后?”
胡碧珠向來是誰的面子也不給,當即頂了回去:“太后若不滿意,廢了臣妾便是!”
太后氣得一時說不出話來:“你……你……”你了半天,突然眼前一黑,暈了過去。
元曜與一眾宮女忙七手八腳地將太后扶往丹陽宮休息,而胡碧珠則仍是犟在原地一動不動,在她心中若上前幫手便意味著承認錯誤,而她沒有做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