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你不過是一個新人,怎麼可能發表出好的文章。而且符不符合讀者受眾的口味,還不一定。”
聽完了加里安的想法,編輯部的老編輯頓時提出了質疑。
加里安的主動請纓讓辦公室裡的其他編輯投來了質疑的目光,誰都不相信新來的人有多少能力,就連桑頓主編也用半信半疑的目光注視著對方。
“主編閣下,我們現在不能冒險的去嘗試……”
“等等。”
他思忖了片刻之後,還是決定給這位新人一個機會,畢竟他曾經在大城市巴黎寫過文章,對讀者的期待有著更精準的把握,所以他也更加的放心。
桑頓主編問道,“那麼你的稿子帶來了嗎?我想先看看作品。”
“是的,我帶來了。”
加里安連忙從隨身攜帶的公文包中掏出了一沓稿紙,遞給了面前的主編。最上面是一行標題,寫著鐫秀的一行文字,《血字的研究》。
桑頓主編暫時中止了會議,他拿起了稿子,開始慢慢的品讀手頭上的故事。
“……一八五零年我在倫敦大學獲得醫學博士學位之後,就到內特利去進修軍醫的必修課程。我在那裡讀完了我的課程之後,立刻就被派往加利尼亞第八火槍團充當軍醫助理,這個團當時剛剛從印度調動回來,在我還沒有趕到部隊之前,克里米亞戰爭就爆發了……”
加里安稍稍修改了一下文章的背景資料,使福爾摩斯的偵探故事更加的符合時代的特性。甚至在讀到貝克街221號地址時,桑頓主編還流露出會心的微笑。
總結下來這是一個關於復仇的故事,諸如基督山伯爵之類的巴爾扎克已經寫得足夠好了,然而這篇不再著重於劇情和人物的心理感受,而是讓讀者津津樂道的去發掘文章中的蛛絲馬跡,並且將所有的線索拼圖拼湊成一幅完整的作案過程。
讓讀者參與這場互動,猜測劇情的走向,便是這篇小說最精彩之處。
一如開頭的那一句預告。
“邪惡在維多利亞的月光下,血色的開場。”
“嗯嗯,有點意思,不錯不錯。”
讀完了稿子之後,桑頓主編終於抬起頭,他託著下巴,回味著書中的劇情,最終若有所思的說道,“這種偵探型別的題材,之前似乎沒有人寫過,雖然有風險。不過我們可以試一下。”
“但是主編……”
不服氣的老編輯們質疑這個決定,他們還故意看了加里安一眼,試圖拿著資歷壓人。
“我們不應該選取一個更加保險的題材嗎?像是這種需要讀者動腦筋並且挖掘蛛絲馬跡證據的小說,會有人看嗎?”
加里安站在原地,沒有反駁對方的質疑,他在等待桑頓主編做出最後的決定。
桑頓主編力排眾議,做出一個非常開明的決定,說道,“凡事都有第一次,我們能想到的老題材,肯定其他人也在寫。說不定《泰晤士報》的傢伙們寫的更好,別忘了我們的報紙的方針。必須報道最新的新聞和訊息,絕對不會跟風其他人。所以我們就以《血字的研究》作為新的嘗試。至於價格方面,我開出每千字3英鎊,你覺得如何?”
雖然加里安在倫敦的名聲,遠遠不止這個價格。但人生地不熟的巴黎,他只好暫時的答應。反正打響名氣之後,對方也會自覺的提高稿費,拉攏這棵招財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