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防盜章~一個小時後替換哦
委婉動人、波瀾起伏,嚴格按照現代總結出來的規律編造的佛經故事,更是獲得了廣大人民的喜愛,使得部分曾經不願意去瓦舍的人也被吸引了,與瓦舍達成了共贏。
半個月後,非但講經的瓦舍是爆滿的,瞭然在寺裡開壇說禪竟也漸漸爆滿的,只是不管他說什麼,底下的人全都看著他露出迷之笑容。
瞭然對此非常無奈,當初第一次演出,惠乃和惠炳還沒下臺,他就質問雲雁回了。
可是雲雁回振振有詞,這是為了演出效果,當時他還不信,現在看來,雲雁回說對了,這豈止是演出效果大好,連帶著對佛經、參禪感興趣的人都多了。
畢竟雲雁回的那些參請段子的確都是既有智慧趣味又有禪意的,機鋒打得極好。
某日瞭然又在寺中講禪,從前來聽的都是老信眾,現在有的是來看名人的,有的是聽了講經對此感興趣想要入門的,還有的……是來找茬的。
三五個學子站起來,自稱是太學學子,因在瓦舍中聽了參請段子,深深為了然禪師所折服,同時也對其中的鬥禪很感興趣,想要試問一下禪師。
這時候的上流階層都以懂禪為榮,瞭然爆紅,這幾個學子躍躍欲試,可以說只是個開頭,絕非偶然。
瞭然苦著臉,他是精通佛理,但是鬥禪……還真不是很在行。
“阿彌陀佛,老衲只懂參禪,不懂辯禪。”
瞭然此言一出,滿座皆驚。
開什麼玩笑,現在全汴梁都在傳,瞭然禪師的鬥禪能力呢,沒聽說那些參請段子裡,瞭然禪師是怎麼把人一一辯服的嗎?
太學生都認為了然是在推託,“禪師,出家人不打誑語,您棒喝花燈女,人人皆知。”
瞭然扶額,“何來花燈女,無名無姓,不過話中人。”
太學生又指著一個方向說道:“禪師,昨日惠乃和尚才說了一段,是您為教育弟子惠衝,在其流連小甜水巷時,與一妓.女琴操參禪,使其頓悟,遁入空門的故事。這可是有名有姓有來歷的。”
另一太學生也說道:“不錯,在座很多人恐怕也都聽了。禪師在小甜水巷呵斥弟子,妓.女琴操在樓上嬉笑不平,與禪師參禪,問禪師汴河之景。禪師答落雪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琴操又問何謂景中人,禪師答曰裙拖六幅滄海文學網水,髻挽巫山一段雲。再問何人中意?答曰隨他楊學士,鱉殺鮑參軍,如此究竟如何?琴操不解,禪師便說: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琴操遂頓悟,削髮為尼。此一段叫好者眾,學生也是當場記了下來,還請禪師莫要推託了!”
瞭然立刻看向一旁的雲雁回,今日因與方丈約了做總結,雲雁回沒在瓦舍跟著。這一段瞭然是不知道的,恐怕是這段時間出的新段子,雖然聽起來極妙,但真的只是故事而已啊!
雲雁回忍笑看著他,這一段是非常著名的問答,原本主人公是蘇東坡,這個時候蘇東坡不知道是沒出生還是稚子,被當成了本子,主人公也按慣例換成了瞭然。
這麼多成熟的參請故事,只有一部分是雲雁回自己編寫的而已,而無論是他自己編寫的,還是古人前輩的結晶,都假託是私下找不同的先生寫的。因為風格各不相同,數量多精,無人懷疑是雲雁回這個小孩的手筆。
雲雁回此時高聲替瞭然回答:“郎君,技藝人講話講史,你們都聽得出是編的,和尚們說的那些,怎麼就聽不出了呢?既然常去聽,難道聽不出每個故事裡禪師的性格、說話風格都不太一樣?那只是僧人們為了讓大家更快接受,才使用了禪師的名字。禪師若真擅長鬥禪,還等得到今日才聞名嗎?”
幾個學生一回想,頓時清醒,的確有可疑之處。都是因為頭次看到僧人出來講故事,就沒把他們和其他的說話人當做一樣的。
這小孩說了之後,才想通這點,對啊,和尚們也是講故事,只不過把主人公都統一叫做一個熟悉的人名罷了,他們怎麼就忽略了那麼多明顯的疑點呢!有名有姓就不能有假了嗎?多的是說話人把故事編得比這還圓呢!
太學生們慚愧地向瞭然行禮,為打擾了了然說禪道歉,更是稱讚這位解釋的小師父說得好說得棒,點醒了他們。
雲雁回當時就無語了,寺裡的人也就罷了,為什麼外人也要以為他是小和尚?他頭都沒剃啊!
瞭然這時候也出來圓場,“老衲雖無書中人的急智,但參請段子中的禪意是真的,諸位若常參禪唸佛,也能悟到。”
這話當真,信眾紛紛道了聲阿彌陀佛。心中更是覺得了然坦坦蕩蕩,誤會都澄清,沒有認下那個名聲。
那位小師父說的也很在理,如果把僧人們當做瓦舍裡的技藝人,便真只是很好的說話技巧罷了。
這日發生的事情被傳揚開,竟成為又一趣事,還被俗講僧們編進了故事裡。傳言亦真亦假,竟也成了汴梁一項經典異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即便大家都知道了,不過了然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還是被影響了,就算心裡清楚也不知不覺認為他參禪很牛叉。
這和雲雁回在現代看到的很多例子是一樣的,他們那一代,很多人都認為和珅是個矮胖貪官,紀曉嵐是妙語連珠的大煙袋,長大後即便知道歷史了,也難以改變映像。
還有個更貼近的例子,就是雲雁回自己,他不也以為和尚都跟現代影視作品塑造的那樣麼。
除此之外,其實瓦舍那邊遇到過一點小麻煩,因為講經的衝擊,其他說話人覺得受到了威脅,想要聯合起來讓瓦舍把僧人們趕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