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帶他們來當然不只是為了看兩眼就作罷。
她使用小蜜蜂,提高了聲音,問學生:“同學們,你們知不知道為什麼我們要使用這種大棚來種植蔬菜呀?”
元寧一聽這問題就豎起了耳朵,趕緊把書包裡揹著的筆記本給掏出來,打算記錄下老師的答案。
這個時代的小學生見多識廣,更不乏有人早就提前預習過了的,這會兒直接七嘴八舌地回答——
“為了改善種植環境,可以讓蔬菜不受凍,外面的自然災害也傷害不到它們。”
“可以反季節供應,就算是冬天我們也能夠吃到美味的蔬菜!”
“叔叔阿姨可以在大棚裡研究處更有用更好吃的蔬菜。”
小朋友們嫩生生的嗓兒就像是春日的黃鸝,正兒八經回答問題時還是挺讓人覺著喜歡的。
大盛朝人也被那些小學生們的才思敏捷給驚住了,愈發覺著家中孩子倒還真是要多出去走走才好。
若是不多多表現,歷練自己,怎能有出彩的人生,擔起家中的責任來呢。
他們聽著那位老師總結各種回答,再給學生們梳理的答案,也大致明白了這溫室大棚的用處。
其實皇室或者世家大族也並非沒有暖室,他們也能在冬日種植蔬菜,只是太過奢靡,耗費甚多,並不是尋常人能夠享用的,於民也無利。
不過他們聽著那位老師說這個大棚的製作方法和益處,發覺民用也不是不行,細細一琢磨可能還真能用在經濟作物上邊。
看來那個世界同樣也很看重農學,不然也不會專門讓學子來學習了。
[我之前還想著農學不就是種地麼,有什麼好學的,如今看來是我想岔了。只要用心鑽研,不管是哪一方面都能用得上科學一道!]
[種地也有大學問啊,往常只是悶頭種就是了,家中也是老一輩指導,卻從未想過要總結出來,更別說學習了。]
[農學要是不重要,那何人去改進農具,又有何人去挑選尚好的良種,百姓怎麼才能減輕負擔?可見沒有無用的學問,只有不會用的人!何況民以食為天,農業一道關乎那麼多人的生死,瞧不上農業的才是最可笑的!]
糧食自古以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倘若掌握了敵人糧食,不就等於扼住了敵人的咽喉嗎!
家中有糧,心裡不慌。瞧瞧這樸實的話,都是老百姓的真實寫照啊。
大盛朝發生的紛紛擾擾,現代的人自然是不知情的。
學生們下一個參觀的就是連棟溫室大棚了。
這種大棚通常由多個單棟溫室連線而成,土地面積挺大的,而且利用得很充分,他們一眼就可以看到大規模農業生産的場景,瞭解是怎麼統一規劃種植的。
這種寬敞的空間主要是方便機械化操作,哪怕是大型農業機器也很好進出,甚至還有專門的機器人負責採摘蔬果。
擁有這麼一個實驗基地,就相當於是一個農場主了!
饒是之前已經見識過了現代智慧的厲害,但是老百姓們看見現代農業的機械化作業還是目瞪口呆。
無他,實在是太方便了,感覺似乎都用不上人來辛苦耕種了。
從犁地到播種再到施肥,一概都有機器相助,甚至採摘環節都能用上假人。全程只需要稍微操縱一下器械,可比他們種田輕松不知多少。
有人覺著方便,有人卻憂心忡忡。
興高采烈的人自然是想著有了機械,家中就不需要那麼多勞動力便可以大獲豐收,日子定會紅紅火火,越過越好。
煩擾的人卻是想到了被迫賣地一事……
老百姓不去種田,不侍弄田地,難道是因為他們懶惰嗎?分明就是無田地可以耕種!
人心不足蛇吞象,他們被人用盡千方百計買去土地,失去了活命的根子。
倘若真的出現如此便捷的耕種裝置,那些大地主們還會僱傭佃農麼?他們的莊子還需要別人?只怕老百姓的日子會更加難過。
況且一個人都能輕易打理這麼多地,良田就只有一點,可怎麼夠分喲!
旁的人卻是豁達一笑:“總歸離我們尚且有十萬八千裡之遠,說不準哪怕是咱們的曾孫重孫都無緣見到如此場面,何苦發愁?”
是啊,他們又何必杞人憂天呢。
不過他們也挺好奇一件事,那個世界的人多,種田的人定然不少吧,甚至還是用機械精耕細作。
他們哪來那麼多的糧食?哪來這麼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