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寧提前來了教室坐著,而那位老師亦是提前了兩分鐘,師生都沒有踩點到。
亓老師翻開了課本,拿出早就備好的ppt,照常上課。
“今天講講遠古傳說和早期的國家雛形。”
元寧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望著老師,已經有些迫不及待了。
大盛朝一聽要上課了,有的頭都大了,恨不能捂住耳朵,不願意看、聽這些無聊的課。有的人卻是豎起耳朵,明顯來了興致,興奮雀躍地聽著。
[嚯,今日講的還是傳說,這可有意思了。]
[不知那個世界又怎樣的神話故事,他們又是如何解讀的。]
[我看那些個寫話本子的和茶樓裡的說書先生可有福了,這些個傳說故事隨意拿來改編一兩個,不就吃香了麼。]
“嘿,這些人可真是,看破不說破嘛。”留著山羊鬍的老頭樂了。
他手裡還握著筆,看那架勢,儼然是打算把天幕上那位老師所說的話給記下。
尚未童子的學徒還在一旁打呵欠呢,那老頭一拍他的腦袋:“還這樣懈怠,竟不好好聽著?我看你以後如何繼承你爹我的飯碗!”
童子苦哈哈地說:“爹,我今後不能再繼續講您說過的故事嗎?”
“哼,要成天吃老本,客官早晚會膩味的,好生學著點吧。”
天幕之上,亓老師已經說到了炎黃二帝打敗蚩尤的故事:“後世都稱自己為炎黃子孫,大家根出同源,對彼此的認同感就更高了。”
大家還沒來得及理解他這話的深意,亓老師就已經轉頭說起了其他的內容:“在其他國家也不是沒有遠古傳說,古希臘、歐洲同樣也有各種神話,他們那些體系待我日後有空了就說給你聽,當作課外資料補充。”
元寧點點小腦袋,還是得先學明白自家的,一口吃不成大胖子。
“我們從神話人物的一些記載當中,也可以推斷出來各種歷史知識——”
“例如黃帝以玉為武器,指的是石頭做的武器被打磨得光滑圓潤,看起來就像是玉石一般。這就說明啊,那個時候打磨石器的技藝已經非常高超了。而炎帝被稱之為神農,則可以看出來,農耕技藝得到了發展……”
現在的歷史無愧於唯物主義歷史這個稱號,不會從神話傳說中追求什麼玄學虛無,反而是從各種玄妙神秘的描述中抽絲剝繭,找出符合歷史軌跡的發展。
不說元寧得到了怎樣的認知,彷彿醍醐灌頂一般。
大盛朝的眾人也聽得張口結舌——歷史還能這樣解讀?厲害!
不少人決定將家中那些史書翻出來好好研讀一番,看看去掉那些玄虛神幻的描述,又能從中發現些什麼。
也有些人心中不服氣,可是卻又啞口無言,不知該怎麼把這話駁回去。
若說他們是神仙,可神仙怎麼還會過得這麼一般,還會受當時的生存條件所限呢?
不過和他們一樣,都是些凡夫俗子,最後被後人的筆墨加工成神仙聖人了。
亓老師老神在在地喝了口茶水,潤潤嗓子,也是在等著小朋友消化知識。
過上一陣子,他才說起了下一個知識點——禪讓制。
類似的故事其實在大盛朝也有,哪怕每個時代的故事、人物不太相同,但是歷史週期一致,事件也不會差到哪去。
這種將頭領的位置傳給有賢德之人,而彼此沒有血緣關系的事,對於世家士族而言,早已聽過數遍。
如今他們自然是嗤之以鼻的。
為國為民數十載,好容易打拼積攢下來的家業卻要傳給一個外人,他們捫心自問,可沒有這樣好的氣量和風度!
百姓們聽得訝然,家學淵源的還好說,怎麼也對這些故事耳熟能詳了。
可是祖祖輩輩都是在地裡勤勤懇懇勞作的農民就不同了,他們聽到這個制度時,眼睛都驚得差點眶中脫出——
“俺滴個娘嘞,沒想到當初的皇帝這樣大度,連那個位置都能白白給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