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看著武昭儀正襟危坐的樣子,惹人愛憐,心中微微一嘆。
他卻不知,此刻武昭儀正在氣惱自己懷孕了,智商就變得低了,竟會說出讓他不喜之言。
她正在心裡尋法子,挽救自己在李治心中的感官。
就在這時,只聽李治忽然開口問道:“媚娘覺得丫丫那妮子如何?”
武昭儀心中一喜,李治忽然轉移話題,說明李治不想讓她為難。
身為皇帝的李治,後宮佳麗數百,能為一個昭儀考慮為難的問題,足可見重視程度。
又是高悅!
看來李治對高悅的情感,已經超出她能想像的地步。
好在這個時代沒有“戀童癖”這種名詞,否則武昭儀都有些懷疑李治對高悅的態度了。
武昭儀在心中估算了一下得失,當即道:“丫丫這妮子聰慧伶俐,妾武氏喜歡得緊,倒是想將她收為義女,長伴膝下。”
“難得媚娘有此心思。”李治當即大笑,一掃剛才的不愉快。
“既然媚娘喜歡丫丫那妮子,不若朕成全了媚娘,收了這妮子為養女,讓其長伴媚娘膝下,媚娘以為如何?”
看著眼前麗人,李治心中連連感嘆,武昭儀居然與他想到一起了。
這樣他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將高悅留在宮中,喜歡高悅這妮子是一方面,以高悅控制高升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測試群臣對他收養高悅的反應。
帝王之事,沒有家事,統統是國家事。
皇帝老兒要收養一個寒門田舍漢的女兒,定然還要冊封為公主,這不僅僅是他的事情,還是國事。
以此測試群臣的反應和底線,豈不妙哉?
武媚娘心裡驚訝,臉上卻笑道:“妾武氏白得一女兒,自然歡喜得很。”
李治高心大笑,有些賣弄的道:“知道朕為何要收丫丫為養女麼?”
武媚娘在心裡權衡了得失,回道:“自然是聖上喜歡丫丫,想讓其常伴左右。”
一個帝王,絕不喜歡自己的女人太聰明。
就是因為她在先帝李世民面前,表現得太過鋒芒畢露,才引發李世民在暮年時,一道旨意將她送往感業寺為尼。
若非不是她早與李治有孽緣,哪還有翻身的機會?
李治要收高升為養女,心裡盤算著什麼,逃不過她的眼睛,只不過她經歷過感業寺為尼的遭遇,再不似當年的武媚娘了,現在事事藏拙。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這一手,她是從李治身上學來的。
武媚孃的回答似乎很讓李治很滿意,大笑道:“事不宜遲,文房四寶侍候,朕要一鼓作氣,封了那妮子。”
如此急切,當然是李治要用已成之事,封那群顧命老臣的嘴。
武媚娘當然知道他的企圖,更知道李治在朝堂上處處受到顧命老臣的掣肘,早就氣惱得緊,正是用快刀斬亂麻的手段,用已成的事實來封那些顧命老臣的悠悠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