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正和幾個村老,都是快入土的人,見過數十年的下河村,都很清楚,要加固河堤,就算下河村的莊戶免費幫工,這筆費用支出,對於並不富裕的下河村來說都是天文數字。
沒有官府的參與,僅靠下河村並不富裕的莊戶,修繕河堤無異於痴人說夢。
幸好,下河村出了個魚躍龍門的高家三郎,不僅營生日進斗金,而且獲封下河縣男,最重要的是飛黃騰達的高家三郎沒有忘記這些同村的父老鄉親,一力承擔下修繕河堤的費用。
村正和幾個村老離開高家之後,就冒著寒風在村裡走家竄戶,告知莊戶高升的決定。
於是一傳十,十傳百,下河村要修繕河堤,高家三郎一力承擔費用,這個好訊息像病毒一樣在下河村迅速擴散。
往年莊戶受汛期水患之苦,都是深有體會,若不是沒錢,早就修繕河堤了。
現在有人出資修繕河堤,他們出力,還有工錢可拿,午飯可吃,這麼美的事情當然心中歡喜,都是躍躍欲試。
天寒地凍,也降低不了他們報名參加修繕河堤的熱情。
張大柱的家頓時圍滿了來報名的莊戶,有些小媳婦、大娘也來報名,田氏按照高升的要求一概收了。
年齡老點的為大家做飯,年輕的和男人一起上工,年幼的端茶送水。
修繕河堤,群裡群策,多多益善。
其實唐朝對修建水利還是比較熱衷的,只不過官府都是盯著大江大流,像上下河村這種以山而畔的小河卻管理甚少。
而這種依山而畔的河流,每到汛期,山洪傾瀉,小河的河床根本就容不下,以至於淹了莊稼,甚至淹死人畜。
老爺子帶著上河村挖井的老把式鄭廣回來,一進村就看到了反常現象。
冬季,天寒地凍,若沒什麼事,莊戶們寧可在家燒火取暖,誰願意往外跑,感受刺骨的寒風?
可是現在,村子裡的男女老幼,甚至是攜家帶口,冒著寒風紛紛往張大柱家而去。
老爺子好奇,讓奴婢拉停馬車,下了馬車,就問旁邊剛好路過的三嬸:“老何家的,咋大夥兒都往柱子家裡走幹啥呢,這大冷天的,莫不是柱子家有甚好處?”
老爺子心想,若沒有好處,怎麼可能讓莊戶大冷天出來受冷?
“呦,這不是三郎他爹麼?”三嬸回頭,就看到老爺子,笑眯眯的過來敘話,道:“你還不知道呢?”
老爺子納悶,瞪眼問道:“俺知道啥了?”
“哎呦,你家三郎為了咱們這些莊戶,幹了件大好事啊!”
三嬸嬉笑眉開的先拍上一陣馬屁,好歹老爺子的兒子是下河村的東家,以後與老爺子攀些交情,說不定以後交租子,都能往回扣那麼一兩把出來。
“好事?”
老爺子繼續納悶鄒眉,一聽高升幹好事,他就想起當初高升免費派送饅頭,心裡就有些心驚肉跳,還有賠錢的預感。
“你家三郎與村正、村老可商議好了,他出錢物,咱們莊戶出力氣,把這年年汛期淹莊稼的小河給治一治呢。”
三嬸的話剛剛說完,老爺子的臉就變了,陰沉得可怕。
老爺子離家之前,聽高升說過一嘴“修繕河堤”,沒想到當真是這樣,而且還要出錢、出物,這不是敗家,有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