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國,山南郡,梁丘縣城郊,秋日晌午的太陽火辣辣的,曬得大地上熱浪滾滾。
楊韶手持麻繩粗織的長柄網兜,在乾裂的河中爛泥水窪裡來回打撈了幾遍,再一把抬起網兜,泥水嘩啦啦過濾而下,落在渾水窪裡冒起一串串氣泡。
而網底只有幾條渾水嗆暈的兩三寸長小白魚,還有一些河蝦在蹦跳著,不由搖了搖頭,嘆息一聲,轉而走向遠處更大的渾水窪子。據說,往常這梁丘河水深處足有一人多深,河面更是寬達三丈,水中魚蝦龜鱉無數,不知養活了梁丘河兩岸多少漁家。
然而,這年天氣反常,一連三個月未下一滴雨,田地乾裂,河水斷流,至秋收時節莊稼枯死,蝗蟲四起,農夫顆粒無收。而申國北方邊境經常爆發戰爭,官府還要徵繳軍糧,徵召青壯戍邊,以致拋家別業,逃荒就食者無數。
楊韶今年十二歲,長得身材瘦削,膚色黝黑,眼神卻格外明亮靈動,小小年紀初嘗風餐露宿,背井離鄉的艱苦,隨父母從老家建興郡一路逃荒而來,沿途見過不少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之事,心性也就越發成熟堅韌。
相比大多數饑民只為了盲目地找一口吃的,楊韶並不悲觀迷茫,堅信只要到了南方,設法落戶安家,有耕地可種,一切都會好起來。他也就可以繼續去縣學讀書,甚至參加科舉做官,改變自己和一大家人的命運。
山南郡這邊旱災稍好一些,河裡雖也斷流,至少還能有一點點水,可以煮沸了飲用,也沒有蝗災,農夫多少收穫了一些糧食,可也不夠繳納稅糧,沒有人願意收留逃荒的災民。
沿途官府偶爾也組織一些富戶出糧賑粥,但根本就是杯水車薪,治標不治本。往往給一頓吃的之後,就會出動衙差把災民趕走,放任四散遊蕩。
楊韶是兩天前才到此地,但縣城四門緊閉,只能隨父母和鄉親們,在城郊官道邊小樹林裡搭建草棚子暫且住下,靠挖野菜、捕獵野獸、下河撈魚蝦艱難度日。可這顯然不是長久之計,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有官府差役來驅趕,那時就只能去往下一地。
忙活了一上午,盛裝魚蝦的小木桶底部終於有了淺淺一層,其中還有兩條長長的鱔魚,用油煎了勉強可以吃上兩頓,總算是有一點收穫。
楊韶扛著網兜,提著小木桶沿河岸往回走,遠遠見官道邊小樹林裡飲煙大起,隨風飄來一陣陣濃郁的米粥香味,還有饑民們聲聲歡笑。
難道是官府來賑粥了?楊韶暗暗猜測,心裡一喜,不由加快了腳步。遠遠見官道東邊一排青瓦黃土牆大院的驛遞鋪前,擺了兩隻大木桶,已有不少饑民圍上前,操著長柄木勺打起一碗碗茶水飲用。
斜對面另有一個乾淨寬敞的八角大亭子,裡面除堆放了一些雜物,靠近門口處地面上擺著一張鋪團,上面盤腿端坐著一名面相蒼老,頭髮、眉毛、鬍子全都雪白,顯得仙風道骨的年老道士。
在那亭前青石臺階下新砌了十幾個磚石土灶,一群雜役忙進忙出,將柴火燒得正旺,灶上大鍋裡煮沸的米粥嘩啦啦直響,還有幾疊大蒸籠白氣瀰漫,飄過來一陣陣饅頭的香味。
而在那大鍋前面向官道站了兩大排十幾個背掛長劍,手執白色馬尾拂塵的青衣道士。中間空地擺開的條案後,一個面色紅潤,年約四十來歲的中年道長手捧茶盞有滋有味地品著;另一個卻是年華雙十的青衣道姑,面帶同情地打量著一眾饑民,顯是心懷惻隱。
小樹林草棚子裡大群饑民漸漸圍攏了過來,眼巴巴地望著那十幾口大鍋,一個個都面露渴望之色。那中年道長放下茶盞,抬頭掃視一圈,揮了揮手。頭前站著的一名年輕道士會意,便快步出列喊話。
“諸位鄉親聽好了!貧道清榮!來自梁丘縣南赤霞山清妙觀,吾家住持玄妙真人大發慈悲,命吾等來此賑粥,稍候片刻就可領取齋飯了,大家都有,不用急!”
那道士安撫了一下饑民們,又道:“另外,本觀供奉的真武大帝顯靈,香火旺盛,特招收道童五十名,年齡當在十到十五歲為宜,願者可將孩童領上前來,由清蒼大師兄審視考核,若符合條件便可收錄,到時自有數不盡的好處。”
年輕道士此言一出,人群一陣喧譁,互相議論紛紛。
這時,一名壯年漢子大著膽子上前拱手為禮,小心試探著問道:“小民等都帶有孩童,若送入道觀豈不是就出家了?那我等家人可否在此落戶安家?都有些什麼好處?道長你倒是說一聲吶!”
清榮道人嗤笑一聲,面帶倨傲地回道:“那是自然,道童自是出家人!至於家屬是否能依此落戶,那得看你家孩童有沒有慧根,清妙觀不但是道門聖地,更是武林泰斗,游龍劍、八仙劍、玄清劍天下馳名,不是什麼人都收的!好了……大家開始吧,一個一個來!”
那壯漢討了個沒趣,回頭便與眾人分說開了,眾人或坐或站,三五成群談論著此事可能帶來的一些好處。把孩子送去道觀出家,做父母的多少都有些牴觸。可如今這逃荒路上,前途未卜的,那至少是一條活路。
更何況,那十幾口大鍋煮著白花花的粥,那亭子裡也還堆放著幾十袋大米,這些對於餓急了的饑民,實在是有著無窮的誘惑力。於是,有人坐不住了,迫不急待地帶著自家孩童上前,讓清蒼道長細看。
不多時,果然就有六七名十一二歲的孩童被看中了,那年輕女道姑領著孩童去了一邊,喊雜役端來清水給孩童們洗臉淨手,又端來素食齋飯讓孩童們用膳。
這情景看得一眾饑民再無顧忌,紛紛把孩子帶上前去,結果,卻有不少人家的孩童不被看好,反被斥退了回來。而那些孩童被選中的人家興高采烈,已經先行排隊過去等齋飯了。
看著那邊的情況,楊韶心裡有些意動,可若做了道童,從此要吃齋頌經持戒,終生侍奉真武大帝、三清祖師,不能婚娶,不能在家孝敬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