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且先不要亂,聽我說完各項法令!”
附近維持秩序的墨者、書秘吏負責傳達之人,早已就位,可謂是駕輕熟就。
一份墨者內部起草的沛邑改革計劃,適用沛縣本地的方言,娓娓道來。
“其一:田賦田稅。”
“自明歲春日起,所有軍賦均添至私田之內。”
“所有在籍農夫,不再需要在公田勞作以為軍賦,所有軍賦平攤至個人私畝當中,畝稅相同。”
“以一年為限,墨者傳授稼穡技巧,凡能掌握者、且原本在所屬公田耕種之人,皆可購買公田,或可以什伍一組購買。”
“公田購買,無需一次付清,凡被墨者認定合格之人,可分十年還清購買公田的錢財。”
“其中,墨者可借貸所能掌握稼穡技巧之人以鐵器,亦三年還清。凡掌握稼穡技巧之人,亦可以什伍為組,優先獲得耕牛馬匹。”
“丘甲賦、匹馬丘牛賦廢除平攤於私畝稅中,沛縣所有公室之牛馬,暫由墨者管轄。”
“所有士、貴族,不再承擔軍賦,其封田之農奴,皆繳納賦稅於沛縣,凡有被貴族威脅者,貴族受罰。具體如何懲罰,五日後再議。”
“貴族之私田,需在五月之前如數報上,凡隱瞞者,五倍稅賦懲罰;凡不承認或轉嫁與租農身上的,皆為租農所有。”
“所有貴族全部繳納賦稅,沒有特例。不繳納者,罰沒田產以充數,由沛縣售賣歸公。”
“所有公田、私畝,皆在五月之前丈量清楚。具體稅率,由墨者暫定,五日後相商。”
“凡無地者,可於今年十二月之前,前往沛郭鄉說清登記。由墨者安排,或安排耕種,或安排百工。”
“所有田畝,三年之內暫不能買賣出售。”
“所有荒地之開墾,需上報鄉亭、沛邑之田官。若被准許開墾,三年免稅,三年後稅率另定。”
“凡有墾草意願者,可於十二月前於沛郭登記,由墨者準備鐵器農具,三年還清。”
他的聲音並不算太大,但是四周安靜的可怕,即便沛邑是座城市,但城中依舊有大量的農夫。
準確來說,他們才是宋國沛邑真正的“人口”,因為原本宋國公室和貴族,都很難管轄到城牆之外五十里的地方。
大量的農夫,自然也就最關注私畝稅的變革。
稅和賦並不一樣,公田裡的收穫,大部分是賦,少量的是稅。
稅田和賦田,名義上不同。做稅田的公田,名義上是做祭祀之用;做賦田的公田,名義上是戰爭用。
但實際上從春秋開始,這種規則已經無人遵守,甚至於從一開始就只是存在於竹簡之上的理想社會。
私畝稅改革,但是公田稅賦仍未消失,整個宋國的賦稅制度都是混亂的,因而適一談起私畝制改革,立刻就引發了轟動。
這是……破天荒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