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二雄給的課題專案叫《雙極非等熵EulerPoisson方程非常數平衡解研究專案》。
這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專案,專案號1137XXXX。
那麼這個專案究竟是研究什麼的?
EulerPoisson方程即尤拉泊松方程,通常用來描述半導體材料中帶電粒子流的輸運現象,由描述電子流運動的雙極非等熵可壓縮尤拉方程組,及描述電場變化的泊松方程組耦合而成。
它描述了半導體材料中的電子和離子,密度和速度,絕對溫度,電場勢,摻雜濃度,壓差,能量等等要素。
用一句話解釋,此專案之研究目的,是用數學手法解決物理問題。
這非常合沈奇的胃口,來的正好。
據資料情報顯示,復旦的科研團隊正在做一個專案,專案名稱是《高維非等熵EulerPoisson系統的擬中性極限問題研究專案》。
無獨有偶,水木大學的科研團隊幾乎在同一時間段申請了一個專案,《EulerPoisson系統高維位勢流研究專案》。
專案號和專案名稱都是透明公開的,國家相關部委及科研基金機構的官網上可查詢。
友校的專案還沒做完,記錄研究成果的論文並未發表,但孫二雄、沈奇大概能猜到友校在幹嘛。水木、復旦兩家的數學團隊,貌似在做類似的研究專案。
“如果水木、復旦乾的活跟咱們一樣,要是他們先發表成果,那咱們不白乾了?”正式開工之前,沈奇想到了一個問題。
“都是為國家科技進步做貢獻,不存在白乾之說。不管是燕大,還是水木、復旦,誰能取得重大科研突破,誰就是國家的英雄,必將名垂青史。”孫二雄慨然說到,“量子衛星上天了,蛟龍號下海了,科技強則國家強,在國家最尖端的科研團隊中,必然存在一位精通數學的首席科學家。我年紀大了,而你沈奇,前途無量,你有這方面的天賦,你的科研壽命將會很長。”
“說的也是,水木、復旦畢竟是名校,中國數學的崛起,需要全體中國數學工作者共同努力,手拉手,心連心,一起開創美好的明天。”沈奇深受感染,孫教授博大寬廣的學術胸懷值得尊敬,為啥人人都想讀名校,名校的格局和學術氛圍擺在這裡。
“當然了,我希望我們燕大的團隊最先發表研究成果。”孫二雄補充說明。
沈奇:“……”
“沈奇你不是要主攻數學物理嗎,這課題就是數學物理方面的,正好適合你,你可以積累學術資本,權當練手。此課題將以專案管理的方式推進,目前剛立項,進入了實施階段。我是課題專案組組長,對此專案負全責,而你沈奇,是專案組的首席研究員,望你努力。”孫二雄鼓勵到。
“好,我會努力的!”沈奇鬥志昂揚,第一次做重大課題研究,戰鬥力爆表:“咱們這個團隊,其他成員是誰?”
“沒了,就咱倆。”孫二雄說到。
“孫老闆,你是不讓我這個首席研究員安生的過暑假了吧?”
“以你的能力無法擔當此專案?”
“不,我將全力以赴!”
本著對國家負責的態度,以及堅定的科研決心,沈奇攬下重任,他需要這個課題,內建系統設定,外在真實社會的科研經歷,都需要。
接下來,沈奇和孫二雄探討了課題框架性設計的內容。
透過情報分析,沈奇發現,關於半導體尤拉泊松模型的相關研究,近十年來呈逐年遞增趨勢,國內國外都有團隊研究此領域,算是個小熱門。
“已發表研究成果的團隊,大多都是圍繞常數穩態解展開的。”沈奇分析了國際國內形勢後,作出初步判斷:“但關於水木、復旦科研團隊的情報非常有限,從有限的情報中我只能推測,他們在嘗試研究物理邊界耗散項等熵的尤拉泊松方程組,並極有可能獲得了非常數平橫解附近光滑解的整體存在性。所以水木、復旦走在了前面。”
“沒關係,目前尚無關於雙極非等熵可壓縮尤拉泊松方程組非常數平衡解穩定性的相關研究,我們就從這方面入手。”孫二雄以高屋建瓴的宏觀眼光,作出了框架性的戰略部署。
“工作量很大啊,沒個一年半載做不完。”沈奇意識到,這可能是他出國前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重大課題專案。
科研不是過家家,一兩個月就出成果是不可能的,不算執行環節,光是成果申報、審批就得幾個月。
《雙極非等熵EulerPoisson方程非常數平衡解研究專案》整體科研經費是65.24萬元,按專案進度發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