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話短說。”沈奇拿出一個筆記本,上面記錄了這幾月來他碎片式採集的數學靈感。
將這些碎片式數學靈感整理成學術論文,是一件相當龐大的工作。
沈奇粗略估算過,這些靈感可以整合梳理出三十篇左右的數學論文,寫完這些論文大概需要花費三年時間。
前提是這三年不幹別的,就寫數學論文。
沈奇有能力獨立完成這項宏大的數學論文工程,這三十篇數學論文涉及數論、實變函式、黎曼幾何、泛函分析、拓撲學、數學物理等諸多分支,如果全部寫出來,加上沈奇之前發表的幾篇數學論文,完全可以出一本論文集。
又要拿雙學位,又要準備託福、GRE,又要主攻數學物理方向,沈奇有點心力憔悴的趕腳。
“完成幾篇算幾篇吧。”沈奇和歐葉探討其中一個靈感,丟番圖方程的可解性。
眾所周知,丟番圖方程的求解問題在初等數論及代數數論的研究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例如費馬問題的解決就是一個典型的例證。
然而由於不定方程的形式多樣,使得這方面仍存在許多未解決的問題。
“靈感我提供,論文你來寫,OK?”沈奇對歐葉說到。
“OK。”歐葉不假思索的回答。
“我儘量給你提供數論方向的靈感,你適合往這個分支深入發展,專精一支吧歐葉,連我都暫時選擇了數學物理專精,畢竟一個人的精力有限。”沈奇說的是真心話,任何一門學科研究到深處,會發現自己原來如此渺小,如此無能。
做人不要太飄,全能型的科學家在21世紀的今天屬於傳說,腳踏實地先把一個小分支做到最好是靠譜的選擇。
爭取物理第二學位,沈奇的初衷是想加深物理學底蘊,以便在數學物理領域尋求突破。
在燕大教務資訊網上,沈奇查到了物理學專業大一到大四的全部必修課程安排,幾點鐘在哪間教室上課,什麼時候考試,這些資訊都有。
接下來就是手續問題,去燕大教務處填個表,交些材料,證明自己在本專業上學習成績優異,有餘力修第二學位,就可以了。
沈奇是數院的在籍學生,去修物理第二學位,這是自覺自願的行為,沒人管他,天高任鳥飛,你愛咋地咋地,考試及格就行,就給你學分。
物理學院,學位評定委員會。
“老師,高數和線代,我就不用參加考試了吧?”沈奇把數學學士學位證書遞給老師看。
老師是物院學位評定委員會的一位工作人員,他說到:“高數和線代是我們物院物理學專業的必修課,學分不可替代,必考。”
沈奇從包包裡取出五本數學期刊,黑的、白的、黃的、藍的,什麼色兒的都有,這些期刊象徵著中國數學蓬勃發展的喜人形勢。
沈奇跟老師解釋:“老師你看,我發表過核心期刊和SCI的數學論文,全是高等代數領域的,高代涵蓋了高數和線代。”
“比如說這篇《線性不等式約束的廣義非線性互補問題解析》,它刊登在國家核心期刊《數學導報》上,我長話短說吧,我的這篇核心期刊論文,其主要觀點是,基於廣義互補問題構成的半光滑方程組的廣義雅可比矩陣……”
老師頭都大了:“別別別,我知道你沈奇數學好,但你說的這些數學專業術語我聽不懂,隔行如隔山。沈奇啊,你說話的方式能不能簡單點?”
老師是負責物理學院學位稽核的行政人員,他並不是很懂學術專業問題,特別是純粹的數學專業問題。
“老師,我並非是來鬧事的,我覺得我真沒必要接受高等數學和線性代數的測試,我直接參加物理專業課的考試就行了吧?”沈奇為啥要跟物院老師講道理呢,因為線代和光學被物院安排在同一天同一時間段考試。
線性代數是物理學專業大一的課程,光學是這個專業大二的課程。
兩門課程的考試時間衝突了,對沈奇這種特殊學生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