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熱鬧鬧的豐收了一場,他們沒有在當天下午就趕回去,陸虎提前帶上魚離開,村裡漁漢們又在島上住了一晚上,休息足夠之後才在三號中午離開。
回到村裡他安排敖大國帶人將漁船清洗乾淨後就送去了藍色船工,另外村裡還有一些小漁船,這些漁船也得趁著禁漁期做保養,只是用不著送去藍色船工罷了。
維護保養這些小雜船得靠捻匠,捻匠就是船醫生,他們能給漁船查漏補缺,漁船上有窟窿、有裂縫、有變形,都得靠他們。
今年天氣乾旱,六月份也沒有雨,即使是海邊的空氣也不潮溼,於是老敖就想把村裡的船都給保養一遍。
這兩年多的時間裡,村裡多了好些木船,光是龍涎湖上就飄蕩著五十多艘。
遊客們喜歡乘坐小木船遊湖出海,村裡人就抓住了這個生意良機,以前的木船都給用上了,然後又有人去其他村收了些老木船。
村裡的木船都收拾的乾淨,外面還做了裝潢,一艘艘跟花船似的倒是漂亮,但裡面肯定有問題了。
上月末開始,敖沐陽就讓老文書敖志明聯絡捻匠,準備這個月分批次把村裡的老木船都給修理一下,免得以後出事。
結果等他捕撈大黃魚回來,敖志明為難的跟他說道:“村長,現在這捻匠不好找啊,沒多少幹這活的了,我託關係找了好幾天,就找到四個師傅。”
敖沐陽吃驚的問道:“現在捻匠這麼少了?”
敖志明嘆了口氣道:“不好乾啊,現在有多少人家還用木船?你是漁家娃,你知道捻匠這活得多細心、多能吃苦,一艘漁船就是好幾條命,捻匠肩膀上任務重啊。擔責重、吃苦多,可是賺的偏偏少,已經沒多少人幹啦。”
敖沐陽默默點頭,現在漁村有好些工種消失不見,說起來自從他回到村裡,確實沒有再聽說過捻匠的訊息。
在漁家歷史上,捻匠一度是很吃香的活,雖然累,雖然責任大,可是這是門手藝活,那時候家家戶戶有木船,家家戶戶靠木船捕魚來吃飯,捻匠不光生意多,而且受尊重。
如今,風水輪流轉。
得到了敖沐陽的口信,敖志明就把四個捻匠給叫了過來。
敖沐陽去跟四人接觸,發現他們年紀最小的都有六十五了,年紀最大的一個七十六!
跟醫生一樣,捻匠也是上了年紀更吃香,這一行當很是依靠經驗。
四個捻匠都認識,年紀最大的老捻匠叫陳冬娃,他就成了捻匠小組的負責人,有什麼事由他跟敖沐陽來接洽。
頭一番見面,敖沐陽沒有直接讓他們去幹活。
他知道捻匠都是老煙桿子,特意準備了四條煙,不是什麼好煙,就是紅洋當地產的白浪,一百二十塊一條,勁大、耐抽。
愛尚手機閱讀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