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沐陽搖頭道:“對不住,孫老闆,我現在對這事沒有興趣了。”
孫北龍道:“這樣,敖兄弟,我不白白讓你留下幫忙,你也發現了,我漁場有一批成熟鰻鱺,它們這個春天就要交配產下鰻苗了,我把這些鰻鱺給你,你也有漁場,你可以養活它們,行不行?”
他這邊沒法留下鰻鱺了,水中有海蛇,這是鰻鱺天敵。
敖沐陽對鰻鱺還真挺有興趣的,鰻鱺是降河性洄游的魚類,壽命有二三十年,最長的比人都能活,能達到一百年,它們肉質很嫩,味道很美,且有醫用價值,鰻鱺苗在紅洋有個綽號,叫銀針,以此來形容它們的珍貴。
紅洋海鮮千百種,鰻鱺排名前列,自古以來被當地人視為海洋上等補品,甚至要超過海參鮑魚。
根據老敖所知,鰻鱺是個統稱,紅洋灣能見到的鰻鱺俗名叫白鱔,半輩子生後在淡水中,半輩子生活在海洋裡,它們在淡水裡是生活和生長,來到海洋裡是要交配產生後代。
一般來說,白鱔產卵地都在深海,平均有四五百米深的深海。
但紅洋灣是個例外,歷史上它們一直有來到較淺的紅洋灣繁衍的習性,所以當地也一直有捕撈白鱔的傳統。
因為白鱔的價值,改革開放後人們就進行了滅絕性捕撈,現在紅洋灣已經很久沒見到野生白鱔了,更見不到野生白鱔魚苗。
野生白鱔價值有多大呢?龍頭村在1988年捕撈到過白鱔魚苗,這個俗名叫銀針,當時市場價是一公斤五千塊。
1988年,紅洋一套海景房只要五百塊的年代,一公斤白鱔苗就要五千塊,由此可知這東西多昂貴!
敖沐陽有些心動了,他不是為了賺錢而心動,而是為了哺育海洋。
白鱔曾經是紅洋灣的明星,可是如今卻已經再不可見,他想要帶走這些鰻鱺,然後等它們交配產出魚苗,他以金滴餵養,儘量養活更多的魚苗,讓它們重新出現在紅洋。
現在當地漁業局已經有了保護鰻鱺的意識,每年他們都從養殖場採購魚苗放入海里或者湖泊裡,只是鰻鱺身上帶有太多謎團,人工放養行動開展的並不順利。
琢磨了一下,敖沐陽伸出手指道:“鰻鱺,我帶走,你的事我儘量幫忙,我幫你查出昨晚出現在海面上的那兩個人影,然後我就要回去了,怎麼樣?”
孫北龍想討價還價,老敖才不給他這機會,搶先說道:“如果你不答應,那我今天就走,這件事是要命的事。”
“我找人全天候保護你,行不行?”孫北龍給了個條件。
敖沐陽笑了,說道:“我說的要命,不是有人刺殺我,而是這時節一直泡在海里很要命。你知道裝神弄鬼的人潛在海里,我得在海里等著他,就現在這氣溫和水溫我在海里待上一晚上,這是要讓我短命的!”
聽他這麼一說,孫北龍妥協了。
確實,水中裝神弄鬼的人不好對付,只有千日做賊沒有千日防賊,敖沐陽要抓住他,就是準備去水裡千日防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