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如此,依然有人的腳出血了,淡水蟹的大螯終究不是吃素的。
敖沐陽準備了止血藥和防水貼,抹藥貼了防水貼後,漁民們還是得下水。
他向遊客解釋:“這就是傳統的漁工作業,以前腳凼捕蟹的時候,腳出血根本不用管,沒辦法,當時就那個條件,要吃飯必須得流汗流血啊。”
傳統的漁業捕撈方式往往伴隨著血淚,封建時代勞動人民生活不易,這也是關乎傳統的一部分。
聽完這話後,將軍跳進了湖裡,然後它很快鑽出來,嘴巴里叼著一隻肥肥的大螃蟹……
這一幕看的不少遊客流口水:“媽咧,我要是有這樣一條狗,這輩子螃蟹吃的吐啊。”
正兒八經的腳凼捕魚是有時間線的,起碼需要三日時間,這種事需要時間的累積,或許當天腳凼裡就有魚,可要保證收穫,還是得需要至少三天才好。
現在腳凼捕蟹肯定沒那麼多時間來浪費,因為敖沐陽的目的是宣傳,遊客和媒體人們沒時間來等三天,當天就得見收穫。
他也是這麼做的,踩下腳凼只需要半個小時,大傢伙上岸休息一兩個小時候,重新下水開始從腳凼裡尋找螃蟹。
前前後後兩百多條漢子下水,加上跟著鬧騰的孩子和遊客,湖裡總共得有上千條腿,在這麼多人的攪和下,湖畔的泥沙迅速被攪拌起來。
湖裡的魚受到驚嚇紛紛往湖中央竄,螃蟹跑的慢,而且它們不像魚一樣會四處遊動,它們有地盤意識,不會輕易離開族群的地盤。
於是,這樣加上螃蟹喜歡鑽坑洞的天性,腳凼裡確實出現了螃蟹。
村裡人端著木盆子下湖,這盆子是用來撈菱角的,可以漂在湖面上。
大傢伙一手抓著盆子一手是短杆網兜,這種短杆網兜就是一根一米多長的竹竿上用鋼條扭一個圈,外面包上一塊網子。
敖沐陽帶隊下水,他伸腳踩進腳凼裡,腳下滑溜溜的,一隻螃蟹就藏在裡面,正好被他一腳踩進了泥裡。
這時候他抬起腳,手中短杆網兜配合著往腳凼裡一伸,因為鋼條圈可以受力,把它插進湖底泥沼中後往上一掀,一隻螃蟹就穩穩當當落入網兜裡。
當然,隨著螃蟹一起被撈起來的還有湖泥,不過隨著網兜冒出水面,湖泥會被湖水沖洗掉,最終剩下的便只有螃蟹。
敖沐陽手腕一甩,網兜裡的螃蟹掉進了木盆裡,就此,收穫達成。
這比起腳凼捕魚來說要輕鬆,首先就是安全,腳凼捕魚靠的是鐵鉤來勾取游魚,要靠漁民用腳壓住魚,然後用鐵鉤將之勾上來。
而且,腳凼捕魚必須得在水溫很低的時候進行,水溫高的話魚的活性很強,受到驚嚇後會逃跑。
只有冬季水溫低了,魚的活力降低,這樣才容易踩到。
大傢伙陸陸續續開始有收穫,一盆盆螃蟹被送上岸邊。
這個捕撈過程僅限於湖邊淺水區,更深的地方有人撐著小船去下蟹籠,各家各戶的蟹籠都撒了下去,怕不是有上萬個,整個龍涎湖底現在都是蟹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