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丫頭一路如百靈鳥啼鳴,將她所知的藤壺傳說給講了出來,沒多久他們便去了碼頭。
碼頭上一艘艘漁船安靜的停靠著,其中一艘橫在碼頭盡頭,正有人蹲在船頭和碼頭上的村民抽菸說笑。
看到敖沐陽一行人走來,船上的兩個漢子跳了下來,一起笑道:“村長來了。”“兵叔你過來了。”
敖志兵點點頭:“二燈三燈,你們倆兄弟真能折騰,這怎麼又搗鼓起海蛐啦?”
一個濃眉大眼的漢子笑道:“這不是想搞點自由經濟發展嘛,哈哈,現在你看咱們村外這海里的水比以前清澈不少,我估摸著養海蛐是行了。”
紅洋近兩年一直在努力的治理海洋汙染問題,很多排汙型企業要麼轉移要麼關停,海水質地已經大有改善。
這時候村外海域種上大量海藻和水草,它們的根系固定了水中的雜質,吸收水中二氧化碳放出氧氣,帶動了浮游生物的族群數量,進一步改善了海水質地。
說話之間,敖沐兵上了船,然後看向附著板。
附著板是塑膠質地的帶孔板子,每一塊板子都有水盆搭配,海水透過孔洞將板子浸溼,上面攀附著一些小貝。
這些小貝一丁點大,色澤灰白,外表是複雜的石灰質。
毫無疑問,這就是幼年期的藤壺了。
藤壺的繁殖和生長過程很有意思,和其他貝類一樣它們也是雌雄同體,能夠從水中直接獲取精子受孕。
但由於成年藤壺固著不能行動,在生殖期間必須靠著能伸縮的細管,將精子送入別的藤壺中使卵受精。
也就是說,它們雖然是雌雄同體,可卻互相交配、互相捅對方才能完成繁衍後代的行為。
成年藤壺會固定附著在某個地方,但幼苗脫離母體後必須要經過幾個星期的漂浮日子才能附物而居。
在藤壺準備附著時,它們會分泌一種膠質,使本身能牢牢的粘附在硬物上,這種膠含有多種生化成份和極強的粘合力,從而保證了它極強的吸附能力。
現在的藤壺幼苗個頭已經不小,它們進入了附著期,將之禁錮在一片礁石上後,它們會逐漸黏合其上。
朱朱拉著敖沐陽的手爬上船後看向藤壺,然後立馬搖頭:“就是它們,媽媽說這是海洋汙染物,不過我們的船都是長在船底,你們的怎麼長在船裡頭呢?”
二燈兄弟和敖明濤沒在意她的話,只當做小姑娘亂說,他們在等著敖志兵。
可敖沐陽卻知道朱朱不會看錯,她以前經常跟著顏青城去視察船隻,雖然年幼,但見過的藤壺恐怕比敖志兵老人更多。
老爺子拿起藤壺看了看,他問道:“你們從哪裡買的?”
“怎麼了?”敖明濤反問道。
聽他不答反問,敖沐陽就知道這些藤壺種的來源有問題。
敖志兵老人活了這麼多年,見識廣泛,自然一眼也看出了他們的小算盤。
他也沒有回答,而是繼續說道:“你們去買海蛐苗,海蛐這東西不比一般的魚蝦蟹,你們怎麼不找個懂行的跟著?”
敖明濤吞了口口水道:“賣我們海蛐的是熟人,他不能坑我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