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沐陽用叉子插著魚肉塞進嘴裡,魚腥味幾乎吃不出來,倒是烤出了肉汁,那股鮮美的味道融合孜然粉和椒鹽後,組合出來的香味讓人胃口大開。
朱朱和六妹吃的也是開心,不過一個是小口小口品嚐,一個是狼吞虎嚥。
六妹吃東西比將軍還蠻橫,幾乎就是往喉嚨裡塞!
敖沐陽不得不連續給她倒飲料:“慢點吃慢點吃,這裡的菜足夠咱們吃的。”
兩條草魚是大魚,合起來有二十斤,黃辣丁有大有小,大的也有二十公分的長度,敖沐陽同樣燉了兩條,一個成年人和兩個女孩根本吃不了。
不過這只是他的猜測,六妹是真能吃!
炭烤草魚她全吃了出來,黃辣丁的魚湯她也喝了個乾乾淨淨,連裡面的蔥薑蒜都吃掉了。
黃辣丁她沒吃,不是她吃不下了,而是說道:“你們不吃我能帶走嗎?我妹妹愛吃這個魚。”
敖沐陽幫她進行了打包:“行,你帶回去吧。”
朱朱把剩下的所有零食也塞給了她:“還有這些、還有這些,都給你,你帶回去給妹妹吧。”
六妹默默的收拾起東西,扛著魚竿離開。
中午天熱了,敖沐陽回到家裡樹蔭下睡午覺。
他剛睡醒的時候,村裡一戶搞海產養殖的敲開了門:“村長,兵叔在家嗎?我們幾家聯合搞了個海蛐養殖,感覺不大對勁,想讓兵叔去瞅瞅。”
海蛐從名字來理解似乎是海里的蛐蛐,其實並非如此,二者沒有絲毫聯絡,海蛐是藤壺的俗名,藤壺是一種貝類。
藤壺是好東西,它們分佈甚廣,幾乎任何海域的潮間帶至潮下帶淺水區都可以發現其蹤跡,這種貝類數量繁多,常密集住在一起,成型後的藤壺是節肢動物中唯一行固著生存的動物。
養殖藤壺簡單,只要找一處水質優良的地方往礁石上放養藤壺苗就行,它們最終會固定在礁石上慢慢生長。
不過要養殖的藤壺可不是隨處可見那種,而是從西班牙等國引進的特種藤壺,普通藤壺不能吃,一是肉少二是汙染嚴重。
隨著國內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一些高檔海產品開始出現在飯桌上,特種藤壺就是其中之一。
正兒八經出產於西班牙和歐洲的藤壺很昂貴,一盤菜在大酒店可以賣出上千塊,價格驚人,當然味道也是鮮美的驚人。
正在養殖池收拾黃金鱔的敖志兵老人擦擦手站起身:“小濤,你怎麼突然心血來潮要養海蛐了?這東西我也沒怎麼見過,洋人的貨啊。”
敖明濤訕笑道:“這不是那啥嘛,咱們村裡現在遊客多了,我覺得以後修了路遊客更多,肯定有一些有錢人來咱們這裡,搞點海蛐能賣大錢,這東西好吃又新奇,對吧?”
敖志兵道:“確實是夠新奇的,走吧,我跟你去看看,這東西貴是貴,可不好養呀,對水質要求很高。”
敖明濤一邊走一邊解釋道:“咱村外面的海水水質就相當好,我想養著試試,反正海蛐苗子價錢不貴。”